返回

第100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0章 (第2/3页)

虑。”

    正当李德贤陷入沉思之际,他突然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之举,果断地撮起一小撮泥土放入嘴中。瞬间,他的脸色因苦涩而扭曲,急忙将口中尘土啐出,口齿间尽是不满:“呸!呸!这不就是普普通通的泥土吗?这味道,想来便是那所谓的观音土了。食之无益有害,若是南方灾情真的恶劣到了需要以食土度日的地步,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难以想象百姓们遭受的苦难。”

    林小风听闻李德贤的疑问,心湖泛起涟漪,仿佛看见了那广袤的土地上,无数黎民百姓在灾祸中挣扎的画面。眼前的太子李德贤,眼中闪烁着悲悯与坚定,那份胸怀天下、忧患苍生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他。

    “殿下是否决心要解救这场席卷南方的粮荒之灾?”林小风小心翼翼地探问,声音里带着试探和期待。

    李德贤并未立刻回应,而是以反问的方式显露出自己的决心:“除此之外,我还能有何种选择?你难道也对这民生疾苦无动于衷,不愿伸出援手吗?”他的语气中流淌出对救助灾民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林小风共同进退的期盼。

    林小风被这份诚意触动,坦然答道:“能救则必当全力以赴,即便力量微薄,也要尽我所能;若是力有未逮,只能深感遗憾,毕竟我只是个尘世中的普通人,无法预知天命如何流转,但求在这场人世间的浩劫中,献上一份真诚与热忱。”

    李德贤的目光愈发犀利,紧盯着林小风,进一步追问:“那么今日我们该从何处着手,如何付诸行动,才能切实地为那深受饥饿折磨的南国子民带去一线生机呢?”这一问如同晨钟暮鼓,敲击在两人的心头,激起了他们心中的斗志与智慧。

    林小风欣然起身,挺直腰板,目光如炬,那坚定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世间的迷雾。他言辞恳切:“既然殿下心系黎民百姓,有着这份悲天悯人的胸怀,臣定当全力以赴,紧随其后。世人皆赞吾皇圣明如日,我得以步入朝堂为官,这实乃陛下独具慧眼识人之功,非臣虚妄阿谀所能得来。”

    墙外的行人闻此赞美之声,犹如被磁石吸引般纷纷驻足倾听,那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连砖石墙壁也无法阻隔其传播。李德贤见状,面色肃穆,低声回应:“老林,你言过其实了,这里只有你我二人而已。”

    林小风听罢,神色一敛,神情陡然变得庄重起来,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臣有一策,名为‘勒石记功’,意在刻石立碑,记录下每一位为国为民、捐粮救灾者的功绩,使之流传百世。”

    李德贤的目光瞬间亮了起来,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他微微前倾身体,全神贯注地等待林小风接下来的详细解说,言语间充满了对新策略的浓厚兴趣:“愿闻其详。”

    林小风将手中的茶盏轻轻放下,那杯中茶叶犹如群山起伏,映衬着他深思熟虑的脸庞。他徐徐展开话头:“京城之中,那些由各地精挑细选而来的官员们,皆是才智过人的精英,若直接向他们征募粮食,固然为一时之便,然若单刀直入提出借贷诉求,只怕这些人个个推诿躲闪,难以成事。故而,应当暗中进行各家粮产的详细统计,并且昭告天下,设立一份捐赠榜单,以此彰显朝廷表彰善举的决心。”

    李德贤闻此言,眉头微皱又稍舒,语带疑窦地回应:“如此一来,那些朝臣岂不是会竞相踊跃捐献粮食,以求名扬于世?”然而话语间流露出对人心叵测的担忧。

    李德贤内心犹犹豫豫,面露沉吟之色,他的声音在书房里回荡:“可是,那些官场中人会不会私下串联起来,共同抗拒这样的施政方略呢?此事恐怕绝非易事,需要周全布局才能顺利推行。”

    对此,林小风嘴角上扬,一抹淡然的微笑恰似破冰之光,他从容不迫地答道:“殿下所虑甚深,实乃治国之道必须面对的挑战。臣之所谋,还有一套进阶之策,此策需借助两种‘绝技’,方可使我在朝堂之上如鱼得水,应对自如。”

    李德贤听罢,眼中陡然闪烁出惊喜之色,如同晨星破晓,好奇之心溢于言表:“什么盖世奇功,竟然能助我等解决这难题?你可速速展示出来!难道你的手段比那号称手腕高超的谢洪信还要了得不成?”

    林小风轻轻摆动着头颅,眉眼间流露出一丝淡然与坚定,否认道:“非也,谢洪信之攻伐重在肉体武技的施展,而我之所长,则在于精神谋略的运用。”

    “精神攻击?”李德贤闻言,瞪大了双眼,满面愕然之色,仿佛听到了前所未闻之事,他那目光中充满了惊讶与疑惑,紧紧锁定在林小风身上。

    林小风此刻嘴角悄然勾勒出一抹深邃莫测的笑容,那笑容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无尽的智谋与狡黠。他低沉且有力地阐述起来,每一个字句都似蕴藏着深厚的内力:“确乎如此,此乃精神层面的攻击之术。鄙人所创之首功,名为‘女拳’,一旦施展开来,即使是群雄之中最为骁勇者,亦将束手就擒。初涉此道时,其威力已不容小觑,恰如鹦鹉学舌般,便能与各方英豪一较高低;随着修炼日深,便能自如挥洒,足以在一方之地称霸,无人敢轻易挑战其权威。至若巅峰之境,草木竹石皆可化为无形之拳,达到无拳胜有拳的至高境界,仅凭言语之间的较量,就能让对手羞愧得无地自容。然而须知,此等拳法只对男性具有效果,并易激起对方强烈的愤恨反击,故需巧妙配合谢洪信的独门绝技共同应对敌手。”

    李德贤听罢林小风的话,眼珠子几乎要从眼眶里跳出来,瞪得如同两颗浑圆的夜明珠,脸上写满了震惊与好奇,仿佛遇见了前所未见的新奇事物。他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那你如今在这些‘绝技’上的造诣已达到何种程度了?”

    林小风收敛起先前那抹神秘莫测的笑容,面庞上浮现出一抹淡泊而谦逊的神色,他语气平静地回应:“实不相瞒,所谓的‘绝技’不过是初窥门径,犹如鹦鹉学舌般摸索阶段而已。”言语间,流露出一种深藏功与名的从容。

    李德贤急切地追问着,目光如炬,紧紧锁定在林小风身上,期待着他接下来的话语。只见林小风挺直腰板,肩头微微松弛了一下,整个人散发出一股内敛且从容不迫的气息,仿佛一位智者即将揭示天机。他徐徐展开话题:“至于第二种功夫,更为玄妙精深,它名为‘道德绑架’,此乃鄙人最为擅长运用的手段之一。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何种场合,只要巧妙运用,往往能够四两拨千斤,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今日我们所筹划的募粮之举,正是需要借助这种‘道德绑架’之力来达成目标。”

    李德贤此刻的神情,仿佛回到了儿时求学之日,全神贯注地聆听林小风关于道德绑架的讲述,那双明亮的眼睛中充满了对新知的渴望与好奇。对于道德绑架之事,他表现得饶有兴致,而相比之下,提及那个听来荒诞不经的精神攻击——女拳,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所谓“精神伤害”,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犹如置身于另一个奇特的世界。

    谈及报纸一事,林小风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深邃与无奈,显然此事并非他急于揭示的秘密。阳曲县造纸成本低廉的内幕,是外界少有人知的秘闻。靖江帝对此一无所知,常常误解林小风生活奢侈浪费。原本,林小风计划待到时机成熟再将此秘密公之于众,然而现下局势紧迫,朝夕之间便树敌无数,他担心在未来的某一天,祸事突然降临,家底有限如同盾牌,每用一次便会遭受重击,损失不可逆反,因此对待此事不得不慎而又慎,唯有依靠殿下亲自出面主持,方能确保万无一失,稳住这局面不至于倾覆。

    靖江国的疆域之内,活字印刷术如同春雨后的嫩芽般悄然勃发,使得报纸的印制工作变得轻而易举,即使需要大量制作,也并非难事。京城之中虽文人墨客数量有限,交际圈子狭小闭塞,但数千份报章的印发已足够满足民众间的口耳相传。然而,林小风心中始终有一层忧虑笼罩,他深知一旦这报纸正式面世,其影响力将如洪水破堤般无法阻挡,若处理不慎,极有可能被朝廷收归官有,甚至遭遇封禁停刊的命运,那时若半途而废,则之前所有的心血都将付诸流水。因此,借助太子李德贤这座坚实后盾来创办这份报纸,无疑是更加稳健和明智的选择。

    李德贤对此新事物尚抱有疑虑,他紧锁眉头,目光中闪烁着困惑:“你说的报纸究竟是何物?”林小风不急不躁,耐心地向这位年轻的太子解释道:“报纸啊,就如同民间版的邸报,它承载的是每日里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为了使其发挥最大功效,我们打算以日报的形式发行,确保内容每日更新,新鲜出炉。”

    李德贤听罢仍感疑惑未解,再次追问道:“如此做背后的深意究竟何在?京中文人数目本就稀少,天下之事很快便会传遍街头巷尾,更何况每日都要撰写新的稿件,哪里能有那么多可供书写的题材呢?”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质疑与探寻,仿佛在寻找那隐藏在纸张背后的意义所在。

    林小风嘴角浮起一抹深意的微笑,眼中闪烁着智者的光芒,他悠然回应道:“此中蕴藏的智慧与策略,实乃丰富多样。试想一下,殿下,世人对于日常政务往往兴趣索然,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