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4章 设计要便于变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24章 设计要便于变现 (第3/3页)

对抗 vs主动探索)丰富了视觉体验,也通过专业制作团队的分工(怪兽小组负责怪兽细节,《环1》小组负责机甲逻辑),保障了每一条线的特效品质与叙事完整性。

    两组人制作的战斗场面都很燃,但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他们战斗的背景却异常的美。

    当然美了,背景的原型是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上了语文课本的。

    山奇水美~

    张辰打造的星辰娱乐不止是一家简单的影视公司,而是一个文化综合体。

    《环太平洋2》筹备的时候星辰娱乐就通过文化部联系了桂林和张家界的政府,电影上映后当地的旅游肯定会爆发一波,发达的机会给你们了,就看你们能不能抓住了。

    张辰觉得可以仿照烟台。

    《还珠格格》一句台词‘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直接带火了大明湖,烟台干脆就在大明湖畔修了个美女彩灯,人家没说那是夏雨荷,但所有人都知道那就是夏雨荷。

    桂林和张家界也完全可以照着学,修建雕塑,还原洪荒和金刚战斗的场面,版权费可以商量。

    ……

    几天后,张辰带着第一版预告片回国。

    《碟中谍4》自有派拉蒙和华纳兄弟去筹备,据说阿汤哥为了练习迪拜塔攀岩,专门在自己家安装了一整块玻璃幕墙用来训练。

    的确是个敬业的家伙。

    得知张辰回来,郭凡第一个找上门。

    “老板,这是我设计的概念图,您帮我看看~”

    张辰屁股还没坐热,郭凡就风风火火的找上来。

    张辰接过,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外骨骼装备设计图:

    灰黑色的金属框架贴合人体曲线,肩部与膝关节处的液压杆泛着冷冽的光泽,背部的能源核心嵌着淡蓝色的晶体,连手部的机械指节都清晰地标注着“可 360度旋转”的技术参数。

    “还真是详细。”

    接着往下看,外骨骼还好,但怪物和张辰印象中的差别很大。

    原版《明日边缘》的怪物形象——通体透明,像一团漂浮的烟雾,移动时只会留下淡淡的光影轨迹,别说五官,连清晰的躯体轮廓都没有。

    而郭凡手绘稿里的怪物形象则是通体呈深褐色,六条细长的肢足像镰刀般锋利,头部顶着一对复眼,口器开合间能看到细密的獠牙,身后还拖着一条带着尖刺的尾椎。

    感觉和《星河战队》中的怪物很像,原型应该是螳螂之类的昆虫。

    看来《星河战队》对郭凡的影响很深啊。

    其实张辰对《星河战队》的印象也很深刻,觉得特别好看。

    不过因为这部片里的军队很明显的采用了德国军制,被好莱坞犹太势力抵制,加上有血腥场面,别定位R级,所以成绩并不理想。

    至于为什么郭凡设计出来的和原版的差距会如此大,这很正常,因为张辰提供的是文字剧本,对怪物这些没有太详细的描述。

    不过张辰觉得挺好,郭凡设计的怪物起码比原版的好。

    原版的设计,最大的弊端瞬间浮现在他脑海:不利于实体玩具的售卖。

    张辰起身走到办公室的展示柜前,玻璃柜里整齐陈列着《环太平洋》的机甲与怪兽模型——流浪者机甲的每一处关节都能活动,洪荒的鳞甲甚至能拆卸,金刚的拳头还能做出握拳动作。

    这些模型之所以能成为爆款,正是因为它们有清晰的形态、可触摸的细节,让消费者愿意花钱收藏。

    “非票房盈利里,衍生品可是半壁江山啊。”

    张辰指尖划过流浪者机甲模型的头部,眼神里满是笃定。

    他太清楚衍生品的重要性了——当年《环太平洋》上映后,光是主体玩具的销量就突破了 500万件,按照 10%的分成比例,他从中拿到的收入超过了 3000万。

    更别说后续推出的手办、海报、服饰等周边,加起来的利润比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盈利还多 20%。那些造型清晰、细节丰富的机甲与怪兽,成了衍生品市场的“吸金利器”,甚至有收藏者专门为了集齐所有模型,不惜花高价收购限量版。

    反观原版《明日边缘》的怪物,别说做实体玩具,就算做出来,也只是一团模糊的“蓝色雾气”模型,既没有可把玩的细节,也缺乏收藏价值。

    一句话,设计要便于变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