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3章 剧本通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23章 剧本通过 (第3/3页)

   每一个角色都有技能分工和情感投射,让“IMF小队”成为真正的主角,而非伊森·亨特的独角戏。

    ……

    几天后

    张辰返回洛杉矶的第二天,派拉蒙就牵头举行了剧本研讨会。

    华纳的人,派拉蒙的人,阿汤哥等人分坐长桌两端,目光紧紧盯着桌中央的投影幕布。

    而张辰站在幕布前,手里捏着激光笔。:

    “我必须强调一点——电影里每个高科技装备,如磁力手套,都必须有‘故障时刻’,以增加戏剧张力。

    例如,攀爬哈利法塔时手套突然失灵的情节,既符合道具逻辑,又强化了生死悬念。”

    阿汤哥突然前倾身体,声音带着点兴奋:“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段,太与众不同了~

    伊森爬到 70层,手套突然‘滋啦’一声断电,他整个人挂在半空中,只能用另一只手去掰开关,指甲都要抠进玻璃缝里。

    这时候观众会想:他能摸到开关吗?另一只手套会不会也失灵?

    之前看的特工片,装备永远好用,观众早没悬念了。

    你这故障设计,刚好把‘生死线’拉到最紧。”

    张辰点头同意:“关于《碟中谍》,我仔细思考过,如何与《007》《谍影重重》作区分,很简单,就是反套路。装备的反套路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人物定位~”

    张辰又切换到幕布上的人物设定图,伊森亨特的头像旁,原本“孤胆英雄”的标注被划掉,改成了“团队领袖”。

    “伊森的定位必须变。”

    他用激光笔圈出图中伊森身边的几个角色:

    “班吉是技术专家,搞笑担当;

    阿布是格斗专家,武力担当;

    简是团队中唯一的女性,兼职情报分析;

    以前伊森是‘孤胆英雄’,一个人闯龙潭虎穴,但这次不行,要让他变成团队领袖。

    他不再是‘自己搞定一切’,而是团队的大脑,做判断,做决定,要扛着团队的安危做事。

    这样一来,他的‘英雄感’会更厚重——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靠判断力和责任感。”

    “那会不会削弱主角的高光时刻?”华纳兄弟的发行提出疑问。

    张辰摇了摇头:“恰恰相反。比如沙尘暴那场戏,伊森要在能见度不足五米的沙暴里,指挥团队分头找卫星接收器,自己还要对抗反派的追击。他既要顾着队友的通讯,又要应付眼前的危险,这种‘两难’反而能让他的领导力更突出。”

    张辰看看众人:“如果大家对人物定位没有异议,那我就接着说技术问题,这部戏,我想引入IMAX来拍摄。”

    听到提起IMAX,华纳方面的人可太熟了,“诺兰导演就特别喜欢使用这种技术,《蝙蝠侠》全程使用IMAX拍摄,IMAX在展现宏大场景方面的确很有特点~”

    听到对方如此评价,张辰也点点头:“IMAX的 1.9:1的宽画幅可以完美呈现塔体的垂直高度与玻璃幕墙的细节,观众甚至能清晰看到阿汤哥手套的纹路、玻璃反光中的城市全景,以及从 123层滑落时失重的真实感……

    沙尘暴那场戏,IMAX可以更好的呈现沙尘暴的广袤与车辆失控的混乱,让近景中飞扬的木屑和车辆碰撞的金属变形都极具临场感。

    同时,它对动作戏的呈现也有不错的效果。

    追车戏中车辆侧翻、翻滚的长镜头,以及伊森与反派在沙尘暴中的肉搏,IMAX的细节捕捉能力都可以强化力量感。”

    “没问题,这方面我们没有意见。”

    涉及到技术,这是导演的权利,电影公司并不会过多干预。

    整场剧本审读会开下来,参与的三方居然难得的都对张辰这版剧本非常满意。

    剧本几天前就发给了他们,预算部门也针对性的给出了预算计划表,制片成本居然高达1.45亿。

    这不奇怪,几年前的《碟中谍2》成本都1.25亿了。

    这只是制片成本,而不是总投入。

    总投入指的是制片成本+宣发成本。

    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宣发成本通常为制作成本的 50%-100%,《碟中谍 4》作为全球发行的 IP大片,宣发投入较高,按制作成本的 80%测算,估算约为 1.16亿美元。

    那么总投入(制作+宣发)约为 2.61亿美元。

    全球票房中,约 50%归影院(放映方),10%归发行方(服务费),剩余40%左右为制片方可获得的分账收入。

    若仅依靠票房回收成本,需满足:

    制片方分账收入=总投入(2.61亿美元)

    则所需全球票房=总投入÷制片方分账比例= 2.61亿÷ 40%≈ 6.5亿美元。

    这片子原时空的全球票房是6.9亿美元,光靠电影票房已经达到了盈亏平衡,甚至还有得赚,这其实非常难得。

    更多的大片,光靠票房是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的,都得靠非票房盈利来找补。

    在好莱坞,大IP电影项目,票房盈利只占总盈利中的30%-45%,连一半都不到,大头其实是非票房盈利,不然你一部大片动不动一两年的制作周期,好莱坞六大脑子抽了才做这种生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