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儒道五德,礼法结合! (第3/3页)
“本该如此!本该如此!”
“仁义礼智信,以礼统之!”
“以规驭之!”
“融礼入法、礼法结合,以礼余德!”
“这……这……”
“妙啊!”
特意赶回来参与中秋佳节文侯法身公开讲学盛事的法家鸿儒李规看到这一幕。
登时忍不住拍案叫绝!
盖是因为贾琮这阵法,内在的玄门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有生生不息之功效。
但外在的儒道五德,却是泾渭分明,只能达到平衡。
所以贾琮这才另辟蹊径。
以礼统之,如此才能让五德之说更为和谐,真正融为一体。
使得阵法威能倍增!
却不想这一举动,直接让李规大有感触。
《礼记·经解》有云:“恭俭庄敬,《礼》教也。”
《论语》记述:“人而不仁,如礼何!”
什么是礼?
是礼乐!是礼节!
是规矩!更是制度!
先秦之时,《礼》位于六经之一!
及至宋时,儒道发展,青史之上各家学说百花齐放。
《礼》依旧是十三经之一!
足以见到礼的重要性!
儒道五德!
仁义礼智信!
这是读书人对自身的道德标榜,更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
归根结底!
儒道五德,便是遵规守矩,倡人向善。
李规看着城内的大阵,流转之间,异象纷呈。
每每思索,却越加觉得深奥玄妙。
以往许多想不通的精义,也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茅塞顿开。
“一尊法身便开创了心学……”
“如今轻描淡写间,道尽礼法真意。”
“靖安侯之学问,远在我之上啊!”
如今一朝顿悟!
天地之间,文气涌动,独属于李规的浩然文气在东篱书院冲霄而起。
李规站在文气漩涡的中央,身形瘦削,却给人一种说不出伟岸的感觉。
实力不断攀升。
很快便从鸿儒后期,达致鸿儒巅峰。
这还没完。
儒道,最重悟性!
原本以李规的资质,此生突破第五境半圣的希望多说也只有三成。
没想到先是听了文侯法身所讲的心学,今日又从贾琮布阵的手段中领悟了礼法真意。
无数年来的浑厚积累彻底被激发。
片刻之后,一方领域雏形孕育出来。
其中天圆地方,法规森严。
竟然直接从第四境鸿儒后期,一步登天达到了半步第五境!
只需要真正找到开创出独属于自己的儒道之路,著书立说,便可登顶半圣!
“哈哈哈,今日得了靖安侯的机缘。”
“老夫日后半圣可期!”
文气震荡间,声音传遍神京城。
有着说不出的意气风发,更是包含着浓浓的感激之情。
“先生一招顿悟,实为多年积累,厚积薄发所致。”
“本侯不敢居功!”
“来日先生登顶半圣,东篱书院定会宴请天下学子,共同为先生庆贺!”
贾琮亦是没想到自己的布阵之举,竟然会机缘巧合之下让李规顿悟。
与侯府上空拱手笑道。
“哈哈哈,借侯爷吉言了!”
“十年之内,老夫定不会让侯爷失望!”
李规畅快大笑。
无论是心学出世,还是礼法结合,对于当世儒生来说皆是崭新学说,少有人钻研。
方才顿悟,李规已然是将日后的道路看清。
所需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躬身行了一礼之后,这才回到书院,稳固修为。
两人简单的攀谈交流,却让神京城再度沸腾起来。
“当日靖安侯的法身文侯先生讲学,便有上万学子得了机缘,开蒙破境。”
“今日墨梅先生竟然也要登顶半圣了!”
“靖安侯堪比当世圣师!”
“等等,最多十年时间,等墨梅先生破境,东篱书院岂不是马上要有两尊半圣坐镇讲学?”
“这天下书院又是谁还比得上东篱书院!”
这世上,儒道半圣不多,百家显学却都有至少一尊尚且存世。
但像贾琮这般,能够随手便让人开悟。
甚至于破境半圣的,至少千年内也就只此一例了。
一时间,还因为中秋盛事汇聚而来未曾离京的书生学子无不震撼。
东篱书院的名声更是再上一层楼!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