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答疑解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章 答疑解惑 (第2/3页)



    “臣遵旨。”曹真面色严肃的拱手应下。

    曹睿问道:“朕和大将军此时都在寿春城中,靖南坞与吴国濡须坞之间的地势大将军也都看过了。”

    “大魏该如何攻取濡须坞?”

    曹真眉头紧锁,想了片刻之后,叹息一声:“极难攻取。”

    “濡须坞之坚不在濡须坞本身,而是由于其背靠大江的位置和吴国水军之利。”

    “若是朕执意要率军强攻呢?”曹睿又问。

    曹真道:“那就像是两人搏斗,拿着短刀互相攮进对方的肚子,谁先吃不住痛、忍不住流血,谁就后退。”

    “那就真成了与吴国对耗了,是也不是?”曹睿又问。

    “是。”曹真面上虽然有着不愿,但还是勉力答道。

    曹睿笑着说道:“大魏既然无法在荆州建造一支足以匹敌吴国的水军,扬州的水军又无法通过濡须水南下,那朕就只能想办法绕道从海上走了。”

    “朕再问大将军,伐吴要多少艘船才够?”

    曹真道:“臣一时虽不能尽知,但依照吴国水军的数量,若无楼船、艨艟、斗舰数百,大魏终究还是难以胜过吴国水军的。”

    “这就是了。”曹睿抚掌大笑。

    曹睿方才的话中,无疑涉及到了一个本质问题:那就是该如何突破吴国的沿江防线,打到大江以南去。

    按照原本历史中的做法,晋朝灭吴之战是在先取了益州的背景之下,从巴东率战船顺流而下,逐渐击破沿江诸多要地和吴国水军。而陆上又有各将在长达数千里的东西战线上分别拖住吴军,这才使得晋朝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但这种手段对于当今的大魏来说,显然是行不通的。

    上游的益州显然难以攻破,而且是不用过多思考的显然。

    如今蜀国有诸葛亮、魏延等人在朝,又有白水、葭萌、剑阁等诸多关隘在手,成都朝中又没有什么明显的变故和破绽,若强行进攻,只会让大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