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 武经出世,重塑体系 (7200)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一章 武经出世,重塑体系 (7200) (第2/3页)

巨翼卷起的罡风给迷了眼睛,一时难以视物。

    徐行一笑道:

    “若非狄公出手,当日酆都一战,结局如何,尚不可知,如此算来,反倒是我欠狄公一份情,又怎敢厚颜收什么礼物。”

    狄怀英笑了笑,摆手道:

    “那不一样。”

    寒暄几句后,他还是忍不住叮嘱道:

    “道友一路走来,屡破险阻,修为亦是突飞猛进,自有勇猛精进之念。

    只是改天换地之事,还是过于激进,非是正道,岂不闻‘允执阙中’四字?”

    对狄怀英的态度,徐行早有预料。

    无论怎么说,这位都是领受了天庭敕封的预备天官,甚至神位极高,有所偏向,那是再正常不过。

    甚至可以说,狄怀英在明白这一切的情况下,还能语重心长地好言相劝,已经是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

    因此,徐行也是直言不讳道:

    “到最后究竟能否成就,也要看局势,倒也不急于一时。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天庭之法,已然不适用于此界。”

    狄怀英胡子一颤,首次显出惊异之色。

    “这是何意?”

    狄怀英独自镇守幽冥世界,已有数十年,期间虽是在酆都短暂出手,同李云显有过一段交流,却也实是消息闭塞。

    因此,徐行在言语间,便将近来之事,以及自己同李云显、司马承祯针对天纲的谋算,对狄怀英和盘托出,没有丝毫隐瞒。

    狄怀英虽然早就料到,劫数临头,魔道大昌乃是天意,无从逆转,但是听到此祸乃是起自天庭,仍是不免一惊。

    当他知道李林甫、黄举天两人已将算盘打到天纲上后,更是抚须沉吟,良久不语。

    过了片刻,狄怀英眸光一动,神情更是前所未有的坚毅,语声铿锵。

    “不错,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那两位筹谋此事,已不知道有多久,一步慢,步步慢。

    咱们既已跟不上步调,倒不如掀了盘子,从头来过。”

    在肯定了徐行的决策,得出初步判断后,这位大灵官更是分析道:

    “此界‘天纲’设计的核心依凭物,便是天子印玺、龙气法箓,以及正一道传承的阳平治都功印。

    正一道之所以要联合上清宗、阁皂宗搭建二十四治,本就是为了压制朝廷,最大限度攫取‘天纲’之力。

    那位若是决定在事前抢先动手,整合天纲,将东南打造成铁板一块,饶是你我,再加云显、白云子联手,亦难以打得进去。”

    徐行补充道:

    “我们虽然打不进去,但对魔门来说,亦是如此。现在,该轮到李林甫、黄举天来做选择题了。”

    他看向狄怀英,笑得无比温和:

    “就看他们究竟是来解决我这个罪魁祸首,还是集合力量,直取正一道,阻止大天师,亦或者说是……齐头并进?”

    狄怀英点点头,已明白了徐行的想法。

    “你是想借此机会看一看,魔门究竟是不是,已在朝廷,亦或是正一道中提前落子?”

    徐行点点头,又道:

    “等到救出前辈,我们这一方,纵然抛去重伤的龙君,也足足有四位真仙级数的战力。

    这种战力,在虚空神通的加持下,无论要坏哪一方的事,都很简单,届时,只需静观其变就是。

    若两方都能克制得住,按兵不动,那咱们也可趁此机会,修养一番。毕竟前辈刚自幽冥世界中脱离,法力损耗颇多。”

    言及此处,他冷静道:

    “摧毁‘天纲’虽是必行之事,时机却很重要。

    现如今,我们对天魔星的力量,仍是只有大致的估算,若贸然行事,就怕为魔门做嫁衣。”

    虽然现如今,徐行的每一步都走得有惊无险,可经历了九宫魔域之事后,他对魔门的底蕴,始终存着一份警惕心。

    如果可能,徐行也不希望在这个时候,便率先出击,打破平衡。

    狄怀英听罢,抬起眼,又从头到脚地打量了一番徐行,再次感慨道:

    “敢想敢算,还能沉下心来,选择老成持重之策,果是此界第一等的英杰。”

    对这种赞誉,徐行只一笑置之,再次拱手道:

    “如今曾宫主、石护法皆在我凭天峰,也只好先委屈前辈了。”

    当狄怀英出现时,留在此处的平天教中人,以及老龙君等海境人物,皆是振奋不已。

    毕竟这位,乃天下公认的正道第一人。

    纵然是把持天纲,居于正统地位的正一道大天师,论名望、论修为,都无法与之相比,且是远远不如。

    甚至可以说,他狄怀英一人,就足称正道的半壁江山,且代表了无可辩驳的大义名分。

    至此,龙涎口之事也算是告一段落。

    白素贞自愿留下来,帮助海境梳理爆发四散的癸水精气,其余人则是跟着徐行,再次回到凭天峰。

    来到凭天峰上,狄怀英露面,自是又引发了一阵轰动,曾泰、石敢当见到他,更是热泪盈眶、难以自持。

    不过这一次,徐行本着能阴一个是一个的想法,只召集了一众大真人、真人级数的高层,并未将消息公之于众。

    而狄怀英这具神灵金身,经过了数十年的消磨,一身法力已只有巅峰时期的三成,不复当年盛况。

    所以,在同众人短暂见过一面后,狄怀英准备潜心闭关,以期尽快恢复。

    在狄怀英离开前,徐行还找到他,从袖中摸出一堆青铜残片,送给了这位大灵官。

    狄怀英乃领总理山河大灵官一职,对山水灵气,以及与之有关的重宝,自有感应。

    是以,他一见这些残片,就不禁神情一怔,不敢置信道:

    “这、这莫非是禹王鼎?!”

    徐行坦然道:

    “李林甫曾经以这禹王鼎为饵,诱我自蹈险境,我这革鼎拳意,亦是由此得来。

    禹王之道,我已知之,这些残片,倒不如赠予狄公,也算物尽其用。”

    狄怀英乃是务实之人,得到答案后,也不纠结于徐行的所作所为,袖袍一卷,收走了禹王鼎残片。

    禹王早在修行之法尚未完善的上古蛮荒时期,就曾以圣皇的身份,致群神于会稽之山,可说是山水正神这条道途的奠基人之一。

    因此,他留下的青铜鼎,对狄怀英这种神道中人,自是大有裨益,并且,两人的道途,本就天然相契,益处自然更大。

    等到狄怀英离去,觅地修行后,徐行的心弦才松懈了些许。

    至此,他能够提前准备的一切,都已做完,接下来,便唯有见招拆招了。

    想到这里,徐行摇了摇头,嘱咐众弟子各自修行,又取出赶山鞭,朝凭天峰外飞去。

    不一会儿,留在凭天峰上修行的一众弟子,就听到远处传来沉闷至极的震鸣,连绵不绝,轰隆作响。

    他们纷纷抬起头,朝远处望去,却见一座巍然山峰,被某种庞然伟力驱使,分开前方一切阻碍,朝凭天峰而来。

    徐行早在当初选定凭天峰时,就曾经想过,把周遭合眼缘的山峰都给搬过来,如今得了赶山鞭后,他自然要将这想法付诸实践。

    在赶山鞭的神力相助下,徐行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