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修道与联姻 (第2/3页)
塞的环境,历代王朝无不大费力气修缮蜀道,故汉中诸道的大规模修缮历史可追溯到西汉。
至李唐时期,汉中诸道迎来第二次大规模修缮。而上庸地区因人口激增之故,库谷道便被修缮。不仅于此,为了调度汉中、上庸的钱粮,李唐多有开辟新道,希望将通过河流漕运。
当下汉中、上庸二郡虽有旧道通行,但钱粮调度依旧不方便,故徐晃的见解倒是出彩,让二郡用收取的钱粮聘请賨人与汉民修缮道路。
张虞考虑良久,看向丞相钟繇,问道:“卿以为何如?”
钟繇沉吟少许,说道:“殿下,秦汉以来斜谷水路,运米以至秦岭中,再由陆上转运至渭水,顺渭水而下,则将蜀粮运至长安。今大王既复以长安为京,则需延续前人旧策,修缮褒水道,将汉中米粮运至关中,或是利于兵马调度。”
“上庸又需修道,故殿下不如令汉中、上庸自修栈道,由孙雍州督视。及褒水道成,汉中米粮可供关中,而关中之兵可征巴蜀。”
从秦朝时,巴蜀运粮至关中,不是被地震震碎并改道的虚假水道,而是一直使用褒斜道中的水路。
历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爆发的五丈原之役,其蜀军辎重便从斜谷而出。为了能更好利用褒水漕运,诸葛亮制作了‘流马’以运输辎重。
及至唐朝时,巴蜀的粮草调度依旧延续前代的路线,以水陆联动的方式转运至关中。
“上庸道、褒斜道?”
张虞思索片刻,心中了然,说道:“丞相之言有理,巴蜀水陆道路晚修不如早修,今二郡兵、米难以调度,那便让二郡先行修缮水陆道路。而此事由雍州刺史孙资负责,州府出人调度,计司遣吏核算,御史台遣人督查。”
“遵命!”
自去年以来,张虞将修路、屯粮、聚民之事列为优先级。先是在河北修河渠,欲将河北打通水系。今再修秦岭官道,其目的与在河北修河渠相同,皆为便于调兵与方便调度赋税。
“殿下,王上庸问申氏族人及其亲信百余家当如何处理?”郭图问道。
张虞指敲扶手,说道:“申氏不顺,将其家小迁至金城郡实边,不准返回上庸。”
郭图继续问道:“那王上庸此番建功,当如何封赏?”
张虞微吟而思,说道:“下诏迁王凌为昭武将军,封都亭侯。”
“诺!”
趁君臣无话之际,尚书令狐邵避席出列,作揖道:“殿下,吕布遣使许汜奉表至京,今如何接待?”
“吕布受领官职否?”张虞问道。
“据使者许汜言,吕布知殿下称王并拜他为大将军,喜言朔人开国,他将富贵。”令狐邵微思了下,说道:“领大将军印时,吕布邀帐下文武赴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