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5晋江首发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5晋江首发章 (第2/3页)

起了疑心。亏得只一会儿,乔氏就领了两个孩子出来,倒引开她的注意力。

    甄玉一见侄儿甄元嘉和侄女甄元芳,原还怕兄嫂看出端倪,因极力保持着的一点儿矜持,一下就消失不见了,弯□来一捞,把小小人儿甄元芳捞到膝上,抱着坐好,问道:“

    多少岁啦,读书不曾?”

    甄元芳今年虚岁五岁,说话奶声奶气的,倒不怕生人,见甄玉询问,便扳着胖胖小手指道:“五岁呢!虽然不读书,可我识字,阿爹教晓的。”

    甄玉见甄元芳聪慧,不由大为安慰,转头再看站在旁边的甄元嘉,见他小小年纪,站得笔直,煞有介事的样子,不由失笑,一时跟王正卿道:“瞧着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呢!”

    王正卿笑道:“眉眼灵动,我就说,活脱脱另一个甄榜眼呢!”

    甄石也道:“这孩子确是像玉郎,不单相貌像,就是这性子,也像了好几分。”说着长长叹息,又问甄玉生前一些事。

    王正卿跟甄石说了一会儿话,因当时是他主持甄玉丧事的,如何病的,如何死的,如何请医问药,下葬看点等,一一说了。

    甄石听着,眼眶又发了红,最后道:“玉郎自来聪慧,只一心要成就功业,不料功业未成却身死,死后连一个举孝的也没有,孤伶伶的,实在……。当初若肯听我的劝,先行

    娶妻生子,慢慢谋功业,就是如何,也有一个后,不致如此荒凉。”

    王正卿便劝了几句,道:“甄榜眼生前遗愿,却是要葬在京郊,且已入土为安,扶了灵柩回乡之事,你看?”

    “我只有这一个弟弟,怎舍得他客死异乡,连个扫墓的也没有?”甄石摇头。

    候着王正卿相劝甄石,甄玉便放下甄元芳,朝乔氏招招手,两人进了侧次间。

    两人身份摆在那儿,一进侧间,乔氏又要行礼,却被甄玉扶住,笑道:“嫂子请坐,不须多礼。”

    乔氏见甄玉亲切,且有江南口音,一时便问道:“夫人也是江南人么?”

    甄玉点头,说了原主的来历,笑道:“论起来,我便是甄榜眼的师妹,关系非浅。嫂子对着我,只管自在说话。”

    乔氏一听,原来还有这等缘分在,一时倒不再拘束,闲话了起来。

    甄玉和乔氏说了几句,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在乔氏手中道:“这是甄榜眼临死写下的信,你们且拆开看了,到时是去是留,再作决定。”

    乔氏忙接了信,有些惊疑地看看甄玉。

    甄玉低声道:“嫂子和甄大哥看了信,要有人问,只说是有人暗中给你们的,却别招出我来。”

    乔氏虽不解,但见甄玉诚恳,且他们也没什么可让人谋的,一时便点头应了。

    待送走王正卿和甄玉,乔氏候着无人,拉了甄石进房,悄悄儿把信递给他,把甄玉的话说了。

    甄石也有些疑惑,一时见信是用火漆封了,并没有被人拆开的迹象,便小心拆了信,抽出信纸来看。这一看点头道:“确实是玉郎亲笔写的信。”

    甄石看完信,这才递给乔氏,一时默然不语。甄玉信中所写,却是说功业未成,却身染重病,恐熬不过秋天,因放心不下兄嫂,特遗信一封。交代甄石夫妇,异日接到自己死

    讯,上京奔丧时,且不必扶自己灵柩回乡,就让自己葬在京郊。若不想自己年年节节无人扫墓,则兄嫂在京城安住下来,谋一份营生,再为侄儿元嘉寻一位明师,好生读书上进,

    则他在泉下有灵,必感安慰云云。至于京中可靠之人,则有王正卿夫妇等人。其中师妹甄氏,曾得他多方帮助,必然要报恩,难事或是不解之事等,尽可以放心找她,她必不会推

    托,定然全心谋划。信尾,又交代了一些琐事。

    乔氏看完信,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状元夫人这般亲切呢,原来受过玉郎大恩呀!她看完,思量一回,便跟甄石道:“玉郎在信中所说,也有道理。元嘉聪慧,若得明师,自

    也有前途。若咱们回乡,虽也耕给自足,到底不比京城。”

    甄石道:“在京城中,咱们便得有所投靠,要依仗他人,到底不自由。且我们不比玉郎,在贵人眼中,不过小民,想熬出头来,想让元嘉到时像玉郎那般,也是不容易。再有

    一个,玉郎一向也有学武强身,这回只熬夜谋计,怎的就病亡了?此中,只怕有蹊跷之处。”

    乔氏听着,细想一回,也有些害怕,问道:“哪该如何?”

    甄石皱眉沉思片刻道:“玉郎一向深谋远虑,他留这么一封信给我们,必有深意。既然这样,且先在京城住下来,过后再作打算。只咱们今儿才执着一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