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真正的奠基(2) (第3/3页)
可眼下,他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知道的。
别的不说,单单是琉璃问世时,有此物特别制成的千里镜,楚徽在刚接触时,就是感到震撼的。
数里开外的一切,没有此物,看起来是模糊,不清楚的,但是有了千里镜的加持,却可以清晰看到。
这如何能叫人不觉得震撼?
在军备局这边,涉及千里镜的生产,还在加急改进中,甚至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切都得益于北伐一战的表现。
装备有此物的羽林军,南军,在与北虏实际交战中,不管是刺探军情,打探敌军部署,再或是两军交战下,那都是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也因此,在北伐一战结束后,军中就有人提出,是否能研制出更清晰的千里镜,是否能以双眼观察为主,涉及到这方面的需求,被反馈到军备局那边,也使对应的人,着手对应的改进。
“等到了地方,朕给你一一解释。”
在众人的注视下,楚凌伸手轻拍楚徽的肩膀,露出淡淡笑意道。
“嗯。”
楚徽点头应道。
一路无言,一行来到了研究所核心。
一处房内。
“陛下,这是新制的大蒜素。”在楚徽好奇的注视下,郭洵捧着一琉璃瓶,瓶内的液体呈现淡黄色。
楚凌伸手接过,脸上露出些许感慨。
大蒜素的出现,使大虞除了酒精以外,又多一类杀菌神器!
当然在青霉素面前,大蒜素就要差不少了。
可青霉素的提取,对今下的大虞是很难的,这可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说搞就能搞出来的。
为此楚凌能做的就是先将大蒜素给搞出来。
“皇兄,此物是干什么用的?”
见自家皇兄如此,楚徽上前道。
“此物同样是杀菌的。”
楚凌将琉璃瓶递给楚徽,露出淡淡笑意,“这是朕无意间知晓的,得到此物需先将大蒜捣碎,再文火烘干碾碎,然后就需要与酒精进行混合,需要提一点,是这个酒精浓度要把控好,此外是大蒜与酒精的比例,这样就能够浸泡了。”
“此外就是温度,这个就要特别注意了,超过一定的温度,大蒜素就会失效。”
“而浸泡后的液体,还需要多次进行过滤和提纯,而得到的过滤液,还需要过滤蒸发掉酒精,这又回到了温度这一项,只有在合适的温度进行,才能萃取出大蒜素……”
楚徽似懂非懂的听着。
可在旁站着的郭洵等一行人,有些人的脸上露出复杂之色,大蒜素的提取,他们是直接参与的。
这其中到底有多难,唯有他们自己心中最清楚。
但是这么多难关,他们都闯过来了!!
“所以有了此物,等到以后再有战争,在战场上的受伤将士就能减少很多伤亡?”楚徽看着所持琉璃瓶,随即对自家皇兄说道。
“是能有效减少伤亡。”
楚凌点点头道:“不过大蒜素保存是个难点,此物遇到空气,会在一定时间内失效,所以如何延缓,如何保存,是医药研究所必须要解决的,哪怕是能多一个时辰,这都能减少很多浪费。”
研制出大蒜素,不代表此事就结束了。
如何进一步完善工艺,确保好保存时效,降低成本开支等等,这都是郭洵他们必须要解决的。
这也是楚凌为何筹建研究所的原因。
他就是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来集中最顶级的人才,在大量资源与钱财的倾斜下,使大虞能在诸多领域齐发力。
“那阿司匹林呢?”
在楚凌感慨之际,楚徽继续问道。
“柳树皮知道吧?”
楚凌笑着反问。
“当然。”
楚徽下意识道:“这不是很常见吗?”
“正是。”
楚凌点头道:“阿司匹林,就是用将柳树皮进行煮沸……”
对楚徽讲这些时,楚凌心中是有感触的。
医药研究所,研制的阿司匹林,还是最早期的一种,此物能解热镇痛,抗炎症,与抗菌类药物一起用能发挥奇效。
搞出的这些,首先是广泛用于战争与赈灾的,毕竟研究出是一回事儿,如何搭配着用,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就跟搞出的羊肠线,其实是一个道理的。
只有运用的多了,接触的人多了,这才能叫更多人接受。
在这个时代,人命是不值钱的,但是楚凌希望能通过他,使得有一批人,是专门从事这类事宜的,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死伤。
这条路或许不那么容易,但楚凌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来把这条路给走通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