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刘妈妈来了 (第2/3页)
入流的小官,所以和知州说话的时候,只能站在知州右手处三步之远的地方。
而这一套礼仪,其实就是官场上所要遵守的礼仪,如果家中没有长辈教的话,你只能自己去mo索,别人根本不可能也不愿意去教你。
“丁先生,这礼要学多久啊?”邹晨听到丁贤之说完后,随口问道。
“要做的流畅须得三四月的功夫,所以每年乡射礼的贴子都是腊月发出,便是为了让不懂礼的人先把礼仪学好,以免到时被人耻笑。”丁贤之想了想后说道。
两位司农知事一听需要三四月的功夫,脸sè齐齐变了变。邹晨当年跟着以前的礼仪妈妈学习的时候,他们都是看到过的,那就是打出来的,做不好直接一个戒尺敲在身上,直到做好为止。后来杜昭来了,杜昭倒是不打,可就是时时规范着,以至于有一段时间邹晨就跟一个木偶似的,强迫着她去改掉坏习惯。
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小七没好好学习被丁贤之打手板的事情。难道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得挨先生的打?
丁贤之看到这俩人变了sè,很快就明白了他们是为何变sè,遂笑了笑,“两位东翁每日跟着我学习既可,便是几位小郎君学了之后也是好的,这个礼仪乃是为官者必须学习的。”
两位司农知事听到是为官者必须要学的,便无可奈何的点头同意了。于是,邹正达邹正业忙完了事情之后,便跑到小七的院里由丁贤之辅导着练习礼仪,二郎四郎六郎他们则在后面跟着,小七的院子里每天都是“进、退、转、揖、再揖、三揖”之类的声音。
院子里是禁止家里其他人进的,邹晨不由得恶趣味的想着二伯和父亲被丁先生拿着戒尺在院子里追着打的场景。
到了腊月二十,便由二郎亲自驾着车将他送回了洛阳,又给文彥博送去了年礼,然后把五郎接了回来。
那些乡绅们知道五郎回来的消息,立刻前来邀请五郎过去饮宴,虽然文彥博现在已经不在相位上了,然而到底还是河南府的知府,必要的巴结还是需要,五郎便挑挑拣拣的选了一些没办法拒绝的领着几个兄弟去赴了宴。
宛丘的官媒刘妈妈听到五郎回来的消息,也以替文太师拜年的借口来了邹家,话里话外的向黄丽娘打听五郎准备何时成亲,还有六郎的事情。
五郎比邹晨大两岁,六郎比她大一岁,他们不成亲,邹晨是不能成亲的。
黄丽娘便知道这刘妈妈肯定是替陈家来打听事情的。
遂笑着说:“刘妈妈,我也不瞒你,这五郎何时成亲,我们还真说不了……不过,总不会太早就是了。”
刘妈妈听了也跟着笑,心里在思忖,官宦之家的女子嫁得都晚,一般都是十九岁才论嫁,怕是五郎要二十岁才可以成亲了。
邹晨又不能和哥哥同一年的成亲,估计要拖到她十九岁左右了。
一想到陈家知道这件事后的表情,便觉得一阵好笑。
娶个儿fu,居然一娶便是七八年,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