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五章至和三年的钟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五章至和三年的钟声 (第2/3页)

的便去晒场那里,那里每天都会有人在教怎么样编席子和簸箕还有锅拍篾子,若是天气寒冷或是下雪便会挪到旁边的小屋子里去教。

    一张席子。夏天的时候可以卖到七八十文左右,然而耗费的心血也是巨大的,秫秸需要切成片,这叫篾子,然后还要刮破篾子。编隔子和挑席子。一个人如果编一张席子,是需要五六天时间才可以编完的。簸箕、锅拍、蒸饼用的篾子则是只能卖十几文或是几文。所以初开始学习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学,于是邹族长便利用族长之威,直接发话若是不学的直接滚出邹族去。教你们一个谋生的本领还不想学?你们想干啥?想在家闲着当大老爷吗?这些东西卖的钱便是你们明年的税钱,不学还等啥呢?最终那些人只能乖乖的跟着学了,没过多久,村里所有的人都掌握了一手编席子的技术。

    到了明年开始收两税和身丁税,果然家家都是用卖小东西赚的钱交得,又是话风一转开始夸起邹家和邹族长的好处来。

    茶棚那里有经年的老农在讲着自己一生的种地经验,也有人在讲着养牛养羊的经验。有许多来走亲戚的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那些跟着学编东西的人,走到茶棚那里有意无意的停下脚步,侧耳听着茶棚里的老人在讲经验。路过住宅区外的白糖作坊和羊毛作坊时,作坊内隐隐传来机器轰鸣声,纷纷露出神往的表情。

    农闲之后,那些媒婆突然象是集体商量好了似的,一个挨一个的来邹家庄提亲,不论是小娘子还是小伙子,只要是个单身的就有好几个人来提亲,把那些当爹娘的喜得嘴都合不拢了。

    象是邹萍,就有七八个媒婆来争她一个,这些媒婆们嘴里说的天花乱坠,把男方差点都说成了一朵花。邹萍的母亲挑得花了眼,不知道要选哪一个才好。

    邹星的小姨小吕氏在邹萍那里学了一段时日之后,邹晨觉得她倒真是合适做生意,凡是由她出面接待的客人基本上都能出钱买。只可惜由于对人工的估计不足,下口的店铺一直开不起来,仅仅只是宛丘和东京城两个店铺便把作坊里那些人给累的不成样子,若是再开一个批发的店铺,邹晨真怕会累出人命来。

    所以准备等到江南的绣工们招到之后再把下口的店铺开开。

    果然是我考虑的不周到啊!邹晨无奈的摇摇头。现在的劳动生产力和后世完全不同,后世分工非常的细,一个工作通常是有十几个人去支撑着来干的。就象是织布这个行业,就有七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一个车间,每天生产出来的布匹都是以吨来论的[神夏同人]我亲爱的哥哥大人们。而现在全部是人力操作,仅仅是一个纺线的工序便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支撑才可以。

    若是有一个直接可以把羊毛塞进去然后变成毛条的机器就好了!邹晨想到。

    她把这个设想和李达说过了之后。李达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小女郎说的我明白,先把羊毛变成毛条,然后毛条再变成细纱,细纱变成锭子,锭子再上织布机,……”邹晨急忙点头,说自己要的就是这样的机器。

    “织布机不好制,不过这个梳理毛条的倒是极为简单,就和弹棉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