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六章豆蔻梢头二月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十六章豆蔻梢头二月初 (第3/3页)

 “我明白了!”邹晨说道,“这陈家并非是逼迫我们答应,而是让我们去和两个外祖家通气,想必是他家顾着交情不好意思往里伸手,可是又看着这利润非常大。所以便把信送到了咱们家,引得我们去找两个外祖家。”

    屋里的人听到邹晨的话。都舒展了眉头,既是陈家无意逼迫,那就放下了心。

    第二天一早,邹正达和邹正业没管豆腐坊的事,直接套上了驴车带了陈家送来的信便往黄家坪去了。

    家里的人却是没有闲着,将豆腐和凉粉卖完之后又去菜地里松土整地。今年一年,菜地已经扩大了到了二十亩,每天都有大批的新鲜蔬菜可以采摘,菜地中又请了两个民字辈的少年白天黑夜的看守防止被人胡乱采摘。

    邹家庄许多人家看到他家种菜一年能卖一百来贯,也跟着他们一起种些珍稀的菜品,然后直接将宛丘的菜价压得非常廉价。象瓠茄往常卖三十贯一对很正常,去年过了季的还能卖十五贯一对。今年除了刚摘下第一批卖了一个好价格,等到瓠茄大批量上市时,居然只卖到四五贯一对。有些东京城过来行商的人大呼宛丘菜价便宜,想要举家搬到宛丘来住。

    这些行商顺便采购一些东京城卖价非常贵的蔬菜,在路上小心的呵护,到了东京城哪怕是折了一半最终也能卖上一个好价格。慢慢的,在宛丘与东京城之间渐渐的开始有专业的菜贩往来。他们驾驶着改造的车子,可以长时间保持蔬菜的新鲜程度,等到了东京城,很多蔬菜都还是水灵灵的。

    渐渐的,围绕着邹家庄村东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主要是一些行商收购庄民们的蔬菜。邹家庄的几位族老从这里面看到了商机,立刻命令庄民们平整村东的一块空地,又以族里的名义把这片土地买了回来,稍加改造便成了一个小集。

    每天这一个小集,流动的金额便达到几百贯。

    由于蔬菜赚的多,好多庄民生出了把良田全部改成菜田的心思,最后被里正和乡书手联合族老们一起强压了下去,严令每家最多只能种二十亩,违者既刻出族。

    邹家的蔬菜一直是非常抢手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家不仅有反季节蔬菜,而且他家的蔬菜品相非常的好。再加上他家又有官家所赐的仁善厚德四个字,远来的客商都愿意在他家采购一些蔬菜和活物。

    ps:

    今天科普小知识--官家汉朝时盖宽饶的一篇给皇帝的奏章,其中就引用《韩氏易传》:“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运,成功者去。”《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胡三省注云:“称天子为官家,始见於此。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由此可见,官家并非是宋代发明的,而是汉之时就有啦。突然想起一个画面,好喜感,话说汉武帝某日正在宫外打猎,遇到一个穿越者,穿越者问‘彼奚何人?’武帝答曰‘县官是也!’穿越者再问,‘帝何在?’武帝答曰‘吾在此!’穿越者大怒‘彼乃小小县官,焉敢冒充大汉天子?’武帝‘……’昨天晚上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节目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如果没有看的,建议今天晚上去北京电视台搜索一下。里面那位老中医夫妇介绍的‘太极十二拍’各位亲可以先学会,然后教给父母。每天早上和晚上拍拍真得很有效果哦!我就是昨天看电视跟着拍了一次,早上起来又拍了,这会居然感觉腰不痛了,话说我每天早上起床很痛苦的,腰痛腿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