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碾压式攻城 (第2/3页)
,重炮师二百门克虏伯150毫米重炮,和三个师属炮兵营的三十六门野战炮就开始了对东岸奥斯曼阵地的狂轰滥炸。
是的,淮军的重炮师人数没增加,但火炮由一百门增加到了二百门。这是因为,架退式火炮的出现,减少了一半进行火炮复位的劳动力,于是更多的人可以当炮手。
邵全忠是大炮兵主义的狂信徒,有着华夏人传统的“火力不足恐惧症”,这炮在可能的范围内,是越多越好。
这其实非常符合兵法,拿破仑有句名言,“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在决定性地区投入决定性的火力。”
火炮,大集群的重炮,就是投送火力的最强单位,没有之一。
什么马克沁是杀伤人命的最佳武器,什么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那都是在火炮数量奇缺的华夏才会出现的经验之谈。
大集群巨型火炮的地毯式轰炸过后,寸草不留,才是历史上一战、二战杀伤人命的最大罪魁祸首。
历史上,二战中,德军的火炮并不比老毛子少,但德军把重炮分到了各个师。老毛子就完全遵循了拿破仑的战争理论,师级不配重炮,所有的重炮集中在一起使用。
他们比邵全忠更过分,组建了一个五百门重炮的加强炮兵师这种毁灭级单位,在哈尔科夫反击战里,半小时内向德军倾泻了3000吨炮弹。
战争结果是,三万德军,一万直接被炸得灰飞烟灭,剩下的溃不成军,士气直接崩溃。
邵全忠这边,参战部队算上徐邦道部,四师一旅,就包括了两个坦克师、一个机械化步兵师,一个机械化步兵旅,另一个就是重炮师。
这炮兵比例举世无双,绝对丧心病狂。
被对方炮兵炸了,这不算什么,问题是己方的炮打不到对方。
整个奥斯曼帝国第三集团军,一共180门火炮,大部分都是野战炮,分到这边守卫后方的,只有区区60门,全是野战炮。
此前奥斯曼人从邵全忠手里,得到了TNT炸药的奥秘,才增加了他们参战的野心,可是他们没有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