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从未见过的军队 (第3/3页)
格兰特轻松点头,“留德的参谋们不是吃干饭的啊,沙漠风暴计划很成功。咱们突然出现在这里,巴格达这边根本就没有敌人成建制部队。”
“咱们马上就可以北上支援徐邦道部了,恐怕打入北阿塞拜疆的敌第三军团还没有得到咱们和徐邦道参战的消息呢。”
“怪不得毛奇给咱们的战报,经过实战检验,坦克部队在铁路网密集的西欧用处不大呢。现在德军的坦克部队又都被运回东线对付我老丈人亚历山大二世去了。”
“原来,坦克部队就不是用在西欧那种地方的,那里方便的铁路网,运炮可比坦克更合算,大兵团对战,还是大炮说了算。”
“只有这里和东欧啊、北非啊这种没修铁路的大平原地区,才适合装甲部队发动闪电战。”
额,论理呢,德军现在跟淮军应该算是敌人,可清国和德国至今没有互相宣战。
淮军专打奥斯曼帝国,德国似乎把奥斯曼帝国这个主动贴上来加入同盟国的盟友给忘了。
倒是毛奇和埃默里因为“私交”,经常电报往来,交流作战的心得……
奥斯曼加入同盟国,主要原因是露西亚加入了协约国。
露西亚反对的,我一定要支持啊。本着这个原则,加上还想趁机收回保加利亚故土,奥斯曼参战了。
谁想保加利亚意外地难啃,主力被保加利亚拖在了色雷斯前线。新军精锐又在跟英国人和法国人打山地战,普通部队跟露西亚在阿塞拜疆拉锯。
三线作战本来就是极限了,淮军这个时候加入战斗,一棍子捅在奥斯曼帝国这个臃肿虚弱的巨人背后,于是奥斯曼帝国悲剧了。
看着队伍整齐有序接收巴格达,邵全忠很意外啊。他对老淮军的军纪有信心,可湘军的军纪一直呵呵啊。
谁知道经过曾小易领着红发监军们的教育,刘坤一的部队竟然也被改造得军纪严明,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芬尼社真是太有用了,我这个分舵舵主当得不亏。
有曾小易领的安徽新军在后面做工作,搞曾小易跟自己解释的“搞掉门阀,分永业田”的唐朝故智,粮食都不用海运了,本地两河流域就能解决,这叫“就食于敌”,传统兵法。
“玛丽亚,给后面主持工作组的曾小易留信,增加给他的经费,花多少钱再跟我要,都给。”
“老格、小埃,咱们留赣军新军守巴格达,其他的,北进,抢巴库的石油产地去!”
“大帅英明!”
钢铁洪流从巴格达北进,三天后到达没有一兵一卒的摩苏尔,七天后到达亚美尼亚,汇合了从巴统过来的楚军徐邦道部,将奥斯曼帝国第三集团军截断在了北阿塞拜疆。
后方传来消息,回援巴格达的敌第六集团军没走到巴格达,在半路上四面楚歌,士兵都跑家去,散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