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章 奇迹:我们在法兰西投降前攻入了巴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五十章 奇迹:我们在法兰西投降前攻入了巴黎! (第2/3页)

温莎王室,罗曼诺夫家族,波旁家族,是打着将来有机会鸠占鹊巢的主意,完全出于他天性的狡诈——咳咳,错了,是智慧。

    也因此,邵全忠对炮轰巴黎毫无心理障碍,告诉周盛传,“给我轰,让他们知道,华夏不是可以随便欺负的。”

    “趁我华夏衰弱欺负过我们的,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既然当过贼去华夏吃肉打劫,是贼就得有有朝一日落网挨打的觉悟。”

    “还是那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打到了市区,天色已黑,炮兵却是不能再往前推进了。巴黎全民皆兵,炮兵孤军深入,会遭到无数冷枪的袭击。

    因此,护卫炮兵的安徽新军工兵挖战壕,拉铁丝网,巡逻,将炮兵阵地很好地保护了起来。

    攻城重炮则在黑夜里没有热气球指引的情况下,继续延伸射击,不断破坏射程之内的建筑物。

    实际上,被炮击打死的人就是开始时候的一千多,然后城里的市民就迅速撤出了炮火射程。一夜的炮击,不过是为巴黎重建的GDP作出贡献了。

    反正,这基本是炮兵的最后一战了,炮弹不打出去,难道万里迢迢再运回去?

    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巴黎城靠近炮兵阵地的四公里范围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同时还看到了另一个建筑奇迹,一夜之间,通往市内的大路上,建起了无数街垒,茫茫多,一眼望不到尽头。

    巴黎有完善的市政工程,有作为公交车的“公共马车”,大约超过一万辆,还有三万辆左右的私人马车。

    所以围城期间,马肉让大批巴黎人免于饿死,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那个时候,我们只能吃马肉”这句话也是这么来的。

    马吃没了,马车现在也有用了,十几辆马车装上石块并排,就是街垒,跟戚继光的车城想法一样。

    石块哪来的呢?邵全忠曾土鳖地宣称让巴黎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恭迎淮军到达,是因为他没到过巴黎。此时巴黎全城525英里的道路,没有土路,全是整洁的碎石路。

    碎石掀起来就变石块,装进马车就成了街垒……

    这一切有利条件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巴黎有不屈反抗的市民,他们并没有被巨炮可怕的威力吓倒。

    他们唱着马赛曲,勇敢地拿起枪,冲进街垒,准备寸土必争,让淮军入城的道路变成鲜血之路。

    邵全忠拿着望远镜,望着据守在街垒里的国民自卫队,听到远处激昂的马赛曲,喟然长叹。

    法兰西老百姓跟华夏的老百姓一样,是不屈的。在这些巴黎情绪激昂的民兵守卫者身上,邵全忠看到了拳民的影子,心里现在对巴黎人民充满了尊敬。

    然后,毫不犹豫地下令,“打!”

    在巴黎人眼中,邵全忠就是入侵的洋鬼子,他们现在正以飞蛾扑火之势,用简陋的武器,阻挡强大的淮军。

    因为邵全忠的出现,双方的历史角色换位了。

    “所有的罪孽,归于我一人。我不打他们,他们的子弟就要去打我们,死的就是我们的拳民了。”

    话说,自己的老婆胡六娘是梅花拳这一代的掌门人,梅花拳就是拳民的源头…….

    为了巴黎的巷战,淮军有预谋地训练了一年,如何进攻巴黎市区,对付街垒,参谋部已然经过多次反复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