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一章 男儿岂能老故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一章 男儿岂能老故乡 (第2/3页)

誉作保,杨某就信你一回。”

    “咱们击掌立誓!”

    杨辅清和邵全忠三击掌立誓,然后单膝跪倒,“杨辅清参见主公。”

    “起来起来,咱们淮军不讲这个,以后见面,敬礼就行。不过,从现在起,辅王杨辅清已经死了,你得另改个名。”

    杨辅清沉吟半晌,他的军事作战能力一半天授,一半是身经百战磨练出来的,可没什么文化。

    想了半天,“我就叫杨长久吧,我要多活几年,亲眼看到鞑子完蛋。”

    邵全忠对杨辅清改啥名一点不在意,“长久兄,到了海外,你可不能说是从我这来的,就说是被格兰特收编的逃散太平军,你可得嘱咐好部下。”

    新鲜出炉的雇佣兵头子杨长久一拍胸脯,“我的手下都是我的死忠,放心,绝不会有一人泄露实情,我这就回去组织队伍投诚。”

    杨长久走出船舱,站在海昌号甲板上,有一种焕然新生的感觉。

    望着滚滚长江,赋诗一首,“美夷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长江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咳咳,这个糙汉子的诗跟邵全忠抄的“大炮开兮轰他娘”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小时后,四千一百多名太平军杨辅清部精锐,向淮军田星部交枪投降。

    这是真的交枪,不是形容。杨辅清的部下,一半装备了火绳枪,他还有五十人的快枪亲卫。

    太平军可一点也不封闭孤立,国际上,英法美三国,都有资本家自发组织了“太平天国后援会”,为太平军免费提供洋枪洋炮甚至军事顾问。

    目的是在华夏扶持一个信洋教的政府,便于他们开拓华夏市场。

    加上华尔这种赚钱不要命的军火商,太平军其实有足够的先进武器来源。

    太平军之所以没有成为普遍装备洋枪的现代军队,一个是洪秀全本人观念落后,一个是他用了林绍章这个蠢货主持外交。

    英法美甚至准备官方亲自下场,派人去天京研究跟太平军联合灭了我大清,可惜林绍章应对失当,失去了这个机会。

    即使这样,邓光明兵败重伤后,不但没有被降职,反而因为杀伤淮军五十多人,表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