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四卷:为了谁 第154章 桥梁、泅渡与弃民 (第1/3页)
罗得荣已经散架了,五个女孩子变成的行尸被易风拿吉他勾着罗得荣的零碎就都引到了别墅大厅里,这就算是临时守卫了。
站在别墅客厅巨大的落地窗前,听着大厅里拖沓的脚步声,看着窗外灰暗的海平面,易风心中没有一丝轻松。这片废土之上,人性的黑暗远比行尸和变异体更加可怕。
这个据点,或许是一个观察邪教动向、并随时准备给予其致命打击的前哨。李锐这些时日很够意思,尤其是给了易风一把枪,易风就准备把记录罗得荣供词的U盘找个合适的机会送给李锐立个功。
当然是在自己把避难所里有用的东西搬空之后。
罗得荣不愧是高级知识分子,给自己安排避难所的规划格外周到周全,这家伙明显是按年来规划物资储备的,或者说他提前在邪教里得到了什么风声。
易风在避难所里煮了两包泡面,外加一罐鱼罐头,都是老罗的物资,人坏透了,但东西没坏。
修改了别墅所有的门禁密码和安保系统设置,这个设施完备、物资丰富的避难所,暂时更换了主人,当然这是临时的,最后都是要运去岛上的,只是易风一辆自行车搞不定。
海风吹散了一身晦气,易风心情慢慢好起来,罗得荣的钥匙躺在自己挎包里。
8包盐,邮袋里前后各放4包,再拿多6包泡面,就是易风自行车里增加的配重。因为要继续向北赶路,带多了容易惹麻烦。
罗得荣交代了他的上家,也就是邪教里所谓的“上师”,易风觉得自己得空了很有必要去专程拜访一下,一个罗得荣的“地鼠洞”就能掏出这么多物资,这个“上师”大概是个更肥的“肥地鼠”。
“叮铃铃!”
整了整自己的帽子,易风响着自行车的车铃铛,迎着海风再次上路。一边用力踩踏自行车,一边在风驰电掣中来甩掉罗得荣带来的反感。
风声从耳边呼啸连连,墨绿色的人影在向北的公路上疾驶而过,最终在一个拐弯的地方脱离了沿海公路,直接向着北方冲去。
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前面行尸反应不密集,易风也懒得东绕西绕了,径自穿街走巷的冲了过去。
对移栽果树的事儿也没那么迫切了,继续往北探路,尽快找个合适的运输工具及合适的路线把别墅里的物资运回去才是正事儿。
明天是第三天,自己要预留返回墓岛的时间,免得岛上外公、小姨他们挂念。
正午时分,易风到达了一条广阔水道的岸边。
跟罗雄他们聊天还是有收获的,只要沿着这条水道西行,就能看到那座有些特别的幸存者聚居点。
一座桥头堡,奇特的桥上要塞!
易风晃了晃矿泉水瓶里的半瓶泉水,沿着河岸向西,一路搜索前行。
五桂山有人写了信,也讲明了方位路径,易风还是决定走完这一遭。
二十分钟之后,一座横跨两岸,高出水面18米的大桥终于向易风越靠越近,最终完全呈现在易风的面前。
目测这座大家伙全长足有2000米长,尽管显得有些伶仃破落,但在一江萧瑟的此时此刻,却给易风一种久违的喜悦。
在桥面上,易风已经看到了正走动着的多个人影。
“叮铃铃!”
清脆的自行车铃铛响,惊动了桥上的人,其实自从易风沿着河岸一上来,就有人在桥面上跑动,并开始了戒备。
易风推着自行车立在桥下,眼前大桥与陆地相连的两端桥面已经被炸毁了。
不管是什么人或是行尸,想要上桥都不得不对着6米高的断裂面望桥兴叹。
当然,如果行尸懂得使炮的话,居住在江面断桥上的人们用不了几炮就会全随着桥面一起跌落进水道里,但好在它们还不会用,严格的说至少暂时没想起来用。
很快,桥面上探出十几个脑袋,深情或凝重、或狐疑、或好奇的盯着桥下面邮差模样的男子。
“我是送信的,麻烦通知一下吴用、吴大哥,就说有个叫罗雄捎信给他!”
“东西放篮子里!”
上面有人发话了,随后同样是一根长绳吊着一个竹篮落下来。
易风忍不住摇了摇头,对着竹篮感觉一阵好笑。也不知道这是咋了,沦陷区的似乎人们都喜欢一根绳吊个竹篮下来,难道是因为罗雄和吴用是朋友?
两分钟过后,一条类似于直升机上用的悬梯就从桥面上垂落下来,有了罗雄的信件,易风很快被桥面聚居地的人们接纳,同时他那辆满载着信件的自行车也被两个小青年伸出两只爪勾给提了上去。
等易风再次装模作样的把邮包的信件一封封摆出来、念一遍,他的邮差身份再次受到了桥上幸存者们的普遍欢迎。
类似的热情氛围又一次把易风包裹了起来。
易风也就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一边从大锅里分享鲜美的鱼汤,一边领略这座悬空堡垒的壮阔河景。
早知道这里的人这么热情,刚才就该少吃一包泡面了!
15米宽全长2千米长的桥面,剩下的悬空部分也超过1千米,集装箱组成的小屋每隔一段就放置一个,从桥面上依次排列过去。
按照此地聚居者们的说法,灾难爆发时,这座大桥因为维修施工,交通管制,所以才没被行尸和车辆堆成一个死疙瘩,也才有机会建立今天的聚居地,至于集装箱有些是施工队的,有些则是炸桥前挪来的货柜车。
桥面上没有植物,也没有土壤,他们就找箱子、筐子,运土造田、种菜挪树,更主要他们有整片宽阔的河湾。
就在大桥下方,一个个养鱼的网箱被聚居者们搜罗来,密密麻麻的排放在河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就被圈在里面。
聚集地青壮年们一直没闲着,河岸上的小船,自制的木排都被充分利用起来。
沿着整个河岸,他们搜刮着能获得的一切物资,甚至还有人在人迹罕至的河汊子里、河滩上,开荒种地,作为他们绿色果蔬储备农场。
一群人以凌驾于一片波涛之上的大桥要塞做基地,正重新构建着一种新的生活模式。
享受了一餐鱼肉的易风,心满意足的开始接收人们用各色各样的纸张、纸皮写的信件、留得口信。
最后这家伙在众人期盼的目光里,从桥头上沿着悬梯爬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