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乾坤一号,再次点火! (第2/3页)
CTV”的车停下,四个人拎着大包小包地在门口下车。
一位高马尾的女孩打量着对面的建筑,“这里就是咱们国家两大聚变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吗,好气派啊。”
“不,现在应该是三大聚变物理研究中心,还有京都材料研究所。”
一旁,扛着摄像机的大哥纠正。
戴眼镜的青年对这方面显然不是很了解,“但我听说乾坤一号的体量跟环流三号和东方超环这样的没法比。”
摄像大哥笑着说道:“有时候吧,体量并不是衡量装置先进性的标准,我倒是觉得乾坤一号很有前途。”
“我还是第一次来这种科技单位呢,哇偶,李哥,那边看起来好科幻!”
“小张,别忘了这次来的目的。”
见女孩叽叽喳喳地说着,为首的女主持人无奈提醒。
“噢噢,好的。”
女孩收起兴奋的表情,但视线还是忍不住四处瞟着。
一行人在门口登记,随后在一个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朝着研究所内部过去。
他们这次过来,专门对环流三号的负责人张志高院士做一个访谈。
位置就安排在张志高的办公室。
摄像大哥很快就把机位架好,采访开始。
主持人:“张院士,我们注意到,最近几年可控核聚变领域在快速发展,竞争似乎到了白热化阶段,能请您给我们说说目前的局势吗。”
“总体来说,在现在的国际竞争格局里边,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夏国和米国,德国。三国领跑,但侧重不同,我国主要为磁约束托卡马克,米国侧重惯性约束托卡马克,德国仿星器技术。”
除了科学任务外,张志高也负责了这么多年的行政工作,深知公众舆论的重要性。
“第二梯队:欧洲其它国家、日韩等国家,他们以专项合作为主,例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日国的JT-60SA装置”
“第三梯队,俄印等追赶国,虽然参与ITER分工,但自主项目进展较慢”
最后,张志高进行了个小结,“毫无疑问,聚变研究迎来‘黄金窗口期’,已经进入产业化冲刺阶段。第一座聚变电厂有望在2030年前投入运行,比原预期提前20年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