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章 :赶超法国的可能(不请假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章 :赶超法国的可能(不请假了) (第2/3页)



    不过因为西班牙和奥匈帝国的盟友关系,西班牙仍然愿意为奥匈帝国提供任何物资资源,并且是以战争之前的市场价提供。

    这一点还是比较重要的。虽然战争到目前为止也就爆发了几天的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战略物资的价格是越来越高的。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粮食,医疗物资和武器装备,弹药等等,这些物资未来的价格绝对会不断攀升。西班牙能够以战前的市场价向奥匈帝国出售这些物资,这其实已经尽了盟友的本分了。

    毕竟在战争阶段,各种物资价格的增长是相当迅速的。这可不是平时几成几成的增长,战争阶段的物资价格增长很有可能是翻倍甚至数倍的增长,这其中的价格差距也是相当巨大的。

    当然,卡洛愿意以战前成本价的价格向奥匈帝国出售物资,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盟友关系。

    主要还是欧洲参战的列强并不多,英法这两个主要列强并没有参战,他们肯定也不会放过在战争中大赚一笔的好机会。

    这么一来,战争中物价虽然会上涨,但上涨的幅度也应该有限。西班牙保持战争前的市场价出售物资,虽然赚的会少一点,但却能获得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好感,这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

    除了卡洛承诺向奥匈帝国以战前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物资之外,卡洛还让西班牙政府与奥匈帝国达成了一份军事协议。

    这份军事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西班牙国防部将会向巴尔干半岛的主战场派遣军事观察团,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这场战争,并且对各国的战争行动取长补短。

    军事观察团也不是陌生的词汇了,奥匈帝国方面对此也没有拒绝。

    卡洛派遣军事观察团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让西班牙军队好好的观察欧洲这场列强之间的战争,学习各国在军事方面比较优秀的思想和战略部署。

    虽然西班牙在与非洲土著的作战过程当中发挥了相当优秀的战斗力,但敌人毕竟是上不了台面的非洲土著,和欧洲列强是完全不一样的。

    西班牙军队并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这种比较好的学习环境,该派遣观察团的还是要派遣的。

    除了派遣军事观察团之外,西班牙还免费向奥匈帝国赠送了一批步枪和火炮以及配套的子弹炮弹。

    赠送这批武器装备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利用奥匈帝国测试这批装备的实用性。还是那句话,非洲战场的环境和欧洲战场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土著的作战可以马虎大意,但对欧洲各国的作战必须小心谨慎。

    奥匈帝国方面自然也明白西班牙免费赠送这批武器装备的想法。但对于奥匈帝国来说,这样一批免费的武器装备,不要白不要。

    在与奥匈帝国达成相关的合作协议之后,西班牙政府也向外界透露了自己的态度。和英国首相的态度差不多,西班牙政府也倡导战争双方冷静下来,

    不要徒增伤亡。

    没有参战的国家应当保持中立的角色,避免涉及到这场战争从而让战争的局面变得更加庞大。

    英国和西班牙的接连声明,实际上也是在给这场战争定一个基调。

    后续没有表态的法国和意大利也很难再加入这场战争了,毕竟他们也没有太多加入这场战争的借口。

    法国和俄国目前还没有任何同盟关系,法国如果想加入这场战争的话,就只能临时和俄国达成同盟。

    但这么做目的性有些太过明显,不仅会让法国在这场战争中丧失民意支持,同样也会让法国的外交处境变得更加尴尬。

    一个法俄同盟会让欧洲所有列强忌惮,到时候搞不好被孤立的就成了法俄同盟了。

    而对于意大利来说,只要他们不想公开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他们也就没有任何加入这场战争的借口。

    而且英国和西班牙都先后下场表明态度了,意大利就算再想参战也没有办法了。

    马德里皇宫内,在确定这场战争只有德奥俄三个列强参与之后,卡洛对于这场战争也降低了关注。

    对于卡洛来说,这场战争的输赢已经无所谓了。卡洛真正在乎的是这场战争能够打多久,以及西班牙在这场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