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德皇再次驾崩,运河争夺 (第2/3页)
状况。
没让卡洛失望,腓特烈三世很快复刻了历史上的名号,成为皇帝不到100天的时间就迅速去世,德国皇位也很快落到了皇储威廉的头上。
威廉一世的葬礼结束还没有100天的时间,德国再次为皇帝举行了葬礼。德国皇位如此频繁的变动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关注,这位极其不幸的,在位不到100天的皇帝腓特烈三世,也被欧洲媒体和民众戏称为百日皇帝。
很明显,皇位的频繁更迭对德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是沉重的打击。俾斯麦首相接连操办了两场皇帝的葬礼,很明显看出这位已经年老的首相此时身体已经佝偻,精神也没有前几年那么好了。
德皇腓特烈三世的葬礼西班牙仍然派出了首相卡诺瓦斯参加,卡诺瓦斯首相对于德国的葬礼也算是轻车熟路。
值得一提的是,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并没有选择参加这次葬礼,而是分别派出了自己的皇储鲁道夫和王储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王子。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唯一的儿子鲁道夫目前还没有发生意外。根据历史上的记载,鲁道夫皇储会和自己的情妇在明年殉情自杀。
现在还处于1888年的中旬,这位皇储还没有走到如此极端的境地。
至于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派出的王储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王子,在历史上也算是有一定的名气。
意大利之所以在一战中反复横跳,最终背叛了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当时的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也就是现在的王储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王子的决定。
意大利王室还是有一定的权力的,在被墨索里尼夺取政权之前,意大利国王都有一定的亲政权。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统一意大利之后,意大利民众对于萨伏依王室还是非常欢迎的。
这也让他的继任者翁贝托一世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力,甚至还推动了意大利的陆海军扩张。
自然而然的,下一位王位继承人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也获得了一部分权力。
只不过和坚定与德奥站在一起的翁贝托一世不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是一个反复横跳的家伙。
一方面,他和德国以及奥匈帝国保持着三国同盟关系,并且多次与德国和奥匈帝国展开了交流,确定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一同盟国的阵容。
另一方面,为了自己的殖民地,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又加强了和英法俄之间的联系。
甚至在一战爆发之后,因为英国和法国的不断拉拢,最终他选择让意大利加入了英法俄这边,果断的抛弃了和德国以及奥匈帝国的盟约。
从结果上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成功的让意大利站在了胜利方,避免了意大利王室像德国和奥匈帝国王室那样悲惨的结局。
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意大利的快速背叛,让德国和奥匈帝国所面临的战争压力变得更加严重。
本来俄国这个强大的国家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退出了战争,如果意大利继续站在德国和奥匈帝国这边,一战谁输谁赢还真的不一定。
如果说在一战中选择正确方的决策还算合理的话,那么在二战中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决策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在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武装发动了向罗马进军的行动之后,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先是支持了当时意大利政府提出的对法西斯行动对采取的军事行动和戒严,随后又拒绝在戒严令上签字,并且接受了国家主义党和自由党右派领导人提出的让墨索里尼组阁的建议。
这么做的最终结果就是墨索里尼成功实现了军事独裁,意大利王室也完全被架空,最终因为二战的失败被废除。
虽然意大利的君主制亡于他的儿子翁贝托二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