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1章 他们哪有这个能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81章 他们哪有这个能力? (第2/3页)

所以总计有三个人,但不要紧。

    这台工程机的语音助手支持多人绑定语音系统。

    换言之,它支持识别多个使用者,并通过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来绑定不同的称呼。

    简单来说就是同一台电脑的语音助手支持取不同的名字,然后由特定的人用特定的名字唤醒,并进入不同的系统界面。

    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不同人使用同一台电脑的隐私的同时,也能让用户在互动时更具个性化。

    比如杜凯就喜欢这台电脑直接称呼他为小杜,这样偶尔无聊跟电脑聊天的时候就能显得很亲切。

    他一个同事性子属于那种比较搞怪的,就会让喜欢这台电脑称呼其为皇上……

    “你竟然已经连续运行43个小时没有出错了,我怀疑你偷懒了。”

    “小杜,我没有偷懒,所有的运算过程都已经备份,是否需要调取查阅?”

    “嗯,包子,调取数据采集卡的时序。”

    “好的,小杜,采集卡时序将在一号屏为您展示。”

    很快第一个屏幕正在运行的计算窗口最小化,数据采集卡的详细数据都被展示了出来。

    杜凯将手放到了鼠标上,开始仔细查阅。

    似乎不是运气,根据数据卡采集的后台数据显示,系统运转的的确很正常。

    这个发现也让杜凯兴奋起来。毕竟这还是第一次系统能顺利运行这么久没出现重大逻辑错误导致系统卡顿跟重启的。

    这让他想到了那天他快下班的时候,师兄跑来做更新时,神秘兮兮的跟他说这次有重大更新,说不定能有惊喜时的样子。

    说实话,他当时是不太相信的。

    因为这种话说的太多了。每次都是有重大更新,能解决一堆的问题。

    问题的确解决了不少,但之前最长的高负荷正常运行也才二十个小时。

    而且很多时候重大更新是要拆机箱的。上次的更新甚至连机箱都没拆……

    “包子,执行交叉熵基准测试。”

    “好的,小杜,交叉熵基准测试程序已启动。”

    交叉熵基准测试包含很多层面,不过电脑里的测试软件主要是通过对比N个量子比特电路的实际输出分布与理想模拟分布的计算交叉差异度。

    简单来说就是评估量子处理器性能的运行状态。

    能够在高负荷的状态下连续运行四十多个小时不报错的同时量子处理器还能保持良好的状态,那的确是有重大突破了。

    实际上,早在年初的时候,只拿这台电脑玩玩游戏,刷刷网页,看看视频,就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只要不涉及到高复杂度的量子运算,系统跟硬件的稳定性,都已经做到了跟目前的电子计算机没什么两样。

    而且还要更为智能。毕竟没有负担的新操作系统代码非常精简,可不像那些代码屎山。可以毫无负担的接入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

    再加上量子运算本就更为契合高级机器学习方面的技术,所以在人工智能这块能够吊打普通的电子计算机。

    但显然这还不够,如果不能执行高负载的量子任务,那就完全没有性价比。

    毕竟只是完成简单的任务,其实这台电脑对比经典计算机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且还缺少成熟的生态应用支持。

    如果没有建立成熟的特殊量子任务优势,就很难快速建立能够循环的生态系统。

    毕竟网页渲染速度是Chrome V8引擎的1.2倍,视频解码功耗能降低30%这种数据虽然可以拿去宣传,但普通用户只使用过程中根本就感觉不出来。

    但如果告诉用户,这台电脑能通过语音描述就能在几分钟内做出符合场景描述的三维建模,那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

    因为能真切感受到各方面的先进之处。这才能让大家愿意花钱购买,才能把研发成本赚回来。

    毕竟这玩意的定价可不便宜。五万多就这么一个机箱,不包含任何外设设备。

    其实在杜凯看来,这东西现在就做成面向全民的通用消费品本来就属于浪费。

    如果他能掌控量子联盟,肯定是要研发专用的大型量子模拟计算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