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八章 、慌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八章 、慌乱 (第2/3页)



    正常的山贼土匪绑票,都会给家属留下充足的筹钱时间。

    “后续衙门怎么处理的?”

    严铭宇关心的问道。

    如果地方衙门能把人揪出来,那么一切好说。

    倘若被人撕了票,那就事情大发了。

    朝廷问责下来,锦衣卫肯定会过来调查。

    他们在里面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大概率会被揪出来。

    纵使暂时不处理,他们在朝廷做官的那些子弟,也会“前途无亮”。

    大虞的政治制度成熟,在打压地方大族的问题上,早就形成了一套体系。

    明着不好动手,但暗中压制却非常简单。

    只要按住在朝为官子弟的升迁,要不了二十年,就会在世家圈子里掉队。

    持续打击两代人,再怎么强盛的家族,都会衰败下去。

    “县太爷,下令严查此案,全力救援被绑票的士子。

    不过老爷,您是知道的。

    因为特殊原因,现在各地衙门都处于停摆状态,根本没法正常运转。

    这命令能不能出县城都不知道,更别说查案救人了。”

    管家的回答,让严铭宇哑口无言。

    本来是给衙门施压的手段,万万没想到,回旋镖这么快就射了回来。

    衙门的停摆,为地方官提供了推卸责任的绝佳借口。

    尽管还是少不了担责,但起码一半的责任,能够甩锅给负责维护治安的一众差役。

    因为他们的罢工不作为,才是导致绑票案发生的关键。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涉事的一应吏员帮闲,事后都会被朝廷治罪。

    别看这些人不起眼,里面充斥着世家大族的影子。

    朝廷处理掉这些人,相当于斩断了士绅们在衙门中的触手。

    尽管要不了多长时间,又会回归原样,但短期的失控也是存在风险的。

    两广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初官军收复两广后,趁着衙门空编的时候,李牧就塞了一帮退役士兵进去占位置。

    等士绅们从外地返回时,早就造成了既定事实,大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江南抗税运动这么热闹,南方各省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苗头,唯独两广风平浪静。

    不是两广士绅道德节操更高,主要是他们丧失了对地方衙门的影响力。

    朝廷派去的地方官,也必须看李大总督的脸色,不然就是一块橡皮章。

    有了成功遏制士绅权势的案例,谁也无法保证,朝廷不会跟着学样。

    或许操作上,难度大了一点儿,但成功后的收益也非常诱人。

    没有两广的具体税务数据,但从流传出来的讯息,大致可以判断其财政收入不会比南直隶差多少。

    两个省加起来的收入赶上一个大省,看似没啥毛病,实际上代表的意义大了。

    同南直隶相比,两广就是犄角旮旯。

    哪怕情况略好的广东,在税制改革前,财政收入也不到南直隶的四分之一。

    广西的情况更糟糕,随便一个大府的财政收入,都比他们高。

    哪怕到了现在,两广的经济体量,也只有南直隶的一半左右。

    以一半的经济体量,获得了近乎相当的税款。

    对缺钱的朝廷来说,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知道了。

    传令下去,告诉族人最外面乱,近期不要轻易外出。

    另外把下面的雇户动员起来,趁着农忙结束了。

    把宅子的院墙加固一番,门前的那条河,也得扩宽一些。”

    严铭宇神色凝重的下令道。

    世家大族能够长盛不衰,自然有一套生存法门。

    除了灵活的政治立场外,对老巢的建造,也是下了功夫的。

    论起防御力,比一般的县城,都要强上不少。

    哪怕白莲教最猖狂的时候,都有一些地方大族,扛住了叛军的进攻。

    ……

    南京六部。

    “足足六百多名士子,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劫匪击杀,各地衙门是干什么吃的?”

    刑部尚书安敬之率先发飙道。

    南京刑部的职权有限,重大问题都是京城刑部决定,他这个尚书属于半养老的岗位。

    本以为咸鱼下去,干上十年八年,等下一代成长起来,就可以致仕安享晚年。

    对朝中的纷争,他大多数时间都冷眼旁观,充当吃瓜看客。

    偏偏天不遂人愿,在他的业务范围内,发生了惊世大案。

    六百多名士子集体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