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战前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战前夕 (第2/3页)

,分别是鞑靼和鬼方,其中又以鞑靼实力最为强悍。

    换成为夫指挥的话,大军在正面牵制北虏主力,安排骑兵从走海路杀入辽东,直接覆灭鞑靼的根基。

    同时令西北四镇,趁机进入草原,屠杀鬼方部族。

    后方遇袭的消息传来,势必动摇前线的军心,敌军一乱决战的时机就到了。”

    李牧面不改色的说道。

    釜底抽薪之计,确实狠辣了一点,但架不住有效。

    主力外出,留守的老弱,根本不是虞军骑兵的对手。

    抢先掐死了北虏的年轻一代,缺乏后备力量补充,北虏死一个就少一个。

    纵使他们再怎么能打,折腾几次之后,也会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如果一切顺利,一战就能打出未来数十年的和平,整个永宁一朝都无需为北疆边患操心。

    “既然有了对策,夫君直接上折子就上,想来您的意见陛下会重视的。

    为何还愁眉不展?”

    景雅晴好奇的问道。

    作为大虞第一名将,李牧在军事上的话语权,还是非常重的。

    加上勋贵系执掌朝政,他提出的作战计划,很有可能被确定为最终战略。

    “正是因为陛下会重视,为夫才不能上这份折子。

    以陛下多疑的性子,收到为夫的奏折之后,必定会拿出来朝议。

    百官都知道了,那么北虏也知道了。

    一份提前暴露的战略,想要获得成功,对执行力要求非常高。

    我不觉得朝中诸公中,谁有这份执行力。

    哪怕陛下严格按我的计划执行,也需要有人去执行。

    在北虏有准备的情况下,前线将领如果不能随机应变,那就是在送人头。

    按照我朝的惯例,因为执行问题导致战略失败,最后背锅的大概率还是提出者。”

    李牧一脸无奈的说道。

    不光不能给皇帝上折子,甚至连给自家叔父、岳父出主意都不行。

    人性是复杂的。

    人家没开口询问,你就跑去送上作战方案,不仅无法讨到人情,反而会讨人嫌。

    没人喜欢被人指手画脚,哪怕是自家人也不行。

    本质上李牧的作战计划,并没有什么新意,想要成功重点在于执行上。

    他能够想到,其他人一样可以。

    “夫君现在的身份,确实不适合插手。

    陛下有那么多文臣武将辅佐,想来这次御驾亲征,也是做了万全准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们偏居一方,何必多想呢!”

    景雅晴笑着说道。

    安南都护府的发展顺利,给了汉水侯府独善其身的底气。

    纵使北疆大败,天下局势再起纷争,侯府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某种意义上来说,天下局势越乱,都护府发展越快。

    渡过了前期的困难阶段,现在走上了自我造血的路线。

    早期移民过来的百姓,正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

    一片片良田被开垦出来,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

    看似不起眼的都护府,实际上已经建立了工业全产业链。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全部自成体系。

    在很多领域,技术都达到了当代的顶尖水平。

    当然,能够这么迅速的建立产业链,除了前朝留下的基础外,主要靠挖大虞的墙角。

    以造船业为例,都护府的几大造船厂,全部都是朝廷一纸政令搬迁过来的。

    采矿冶炼的核心工匠,也大都是从工部“借的”。

    李牧做的,主要是向工匠们提需求。

    具体的技术革新,还是这些人在摸索。

    能够取得成功,更多还是钱粮给的足。

    过惯了苦日子的工匠,唯恐丢掉现在的好差事,干活很是卖力。

    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跨越了官员行列。

    尽管这些技术官员,还是干着之前的活,但政治地位切切实实提高了。

    “夫人说的对,北疆之事同我们关系不大。

    有这功夫闲操心,不如先把旧港宣慰司收回来。”

    李牧点了点头说道。

    忧国忧民可以有,但不能因此丧失理智。

    到了他这位置上,身后已经绑定了无数个家庭,牵扯到上千万人的命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