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离经叛道 (第2/3页)
虏入侵,他们一直忙着调兵遣将,准备集结全国的精锐给敌军予以重创。
地方上的勤王大军,还没有出发,皇帝就先跳出来要御驾亲征。
永宁帝想拿回大权,他完全能够理解,一定程度上也在予以配合。
可权力转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起码皇帝的政治水平要提高一个档次。
现在这样被人鼓动一下,就敢御驾亲征,他着实无法放心。
“首辅大人,我大虞以武立国。
天子御驾亲征,也是有海量先例的,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陛下有此雄心壮志,我等应当支持才对。”
白季临的话音落地,室内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天子御驾亲征,无论战争结果如何,勋贵系都是最大受害者。
皇帝亲临前线能够提振士气,最主要原因就是天子能看到大家立功,杜绝了中间商赚差价。
倘若大获全胜,永宁帝能够顺势提拔一批亲信将领,打破勋贵系对军队的垄断。
如果不幸吃了败仗,损失最惨重的,同样是勋贵系。
必输的格局,此时跳出来支持天子亲征,无疑站在了勋贵系的对立面。
“首辅大人,白大人说的不错。
难得陛下有此雄心,我等做臣子的,自当全力支持。”
姜书翰跟着开口道,随即一众文官纷纷响应。
一半是为了党争,一半则是出于公心。
大虞皇权衰落的不成样,如果不能重塑皇权威严,距离王朝末年就不远了。
天子御驾亲征看似风险不小,实际上完全可控。
皇帝挂帅出征,不等于皇帝要上阵杀敌,甚至连军事指挥都可以交给其他人干。
天子的仪仗,只要出现在军营中,就是对军心士气的最大鼓舞。
“首辅、次辅,诸位大人说的不无道理。
陛下,既然下定决心要御驾亲征,我等做臣子的也不好拦着。
与其阻拦陛下亲征,不如提前制定完善的作战方案,把风险降到最低。”
保龄侯的话一出口,把景国良和李原气了一个半死。
政治上没有永恒的盟友,保龄侯代表外戚在此时背刺,一下子把他们置于了尴尬境地。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若干继续拦着,反倒成了我们的不是。
不过陛下终归没有带兵经验,真到了战场上,谁能保证不出乱子?”
李原冷漠的质问道。
天子御驾亲征,本身没有任何风险,最大的风险在于永宁帝本身。
让他不干涉战事,在一旁充当看客,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皇权再怎么衰落,对中下层官兵的影响力,依旧是巨大的。
不是谁都有胆子,对皇帝的圣旨说不。
“次辅,事情都没有发生,谁又能保证一定出现最糟糕的局面呢!”
高景风开口回怼道。
当了这么久的应声虫,现在到了他们表现的时候。
同为内阁中的一员,在法理上他们的权柄,并没有小多少。
皇帝吹响了夺权的冲锋号角,他们自然要赶紧跟上。
“行了,你们的意思,我们知道了。
既然大家都下定了决心,那就下去准备吧!”
景国良当即打断道。
朝堂上的这些声音,他并不担心,真正令人揪心的是勋贵系内部。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纷争,勋贵系自然也不例外。
在从文官手中夺权的时候,勋贵集团是一个整体,但到了内部利益分配时,同样不乏纷争。
顶尖勋贵喝酒吃肉,各种利益拿到手软,中下层勋贵的收益则小了很多。
除非少数家中诞生将才的,从中分走了一碗肉,其余人都是跟着喝汤。
能力中上的水平的子弟,进入军中往往止步于中层。
既没有过人的能力,又没有过硬的后台,晋升主要是赶上了扩军的大势。
一些反应慢的勋贵,族中子弟入伍晚惨,错过了时代红利,军中连代表人物都找不到。
如果没有变故的话,这种格局将长期持续下去。
皇帝御驾亲征,对顶尖勋贵来说是风险,但对他们来说却是机会。
在皇帝面前立下一次战功,胜过以往立下十次战功。
反正甭管局势怎么变化,皇帝都离不开勋贵的支持。
打压一批勋贵下去,也必须扶持另一批起来,才能保障皇权的稳固。
只要在战场上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