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一章、反击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四十一章、反击开始 (第3/3页)

  “北虏虽然该死,但现在不是出兵的时候。”

    李原开口劝说道。

    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

    好不容易局势才稳定下来,现在出兵北伐鞑靼,那就是自讨苦吃。

    战争因他们而起,万一前线吃了败仗,他们两个就要背锅。

    最少长城一线的驻军形成战斗力前,大虞不适合主动挑起战火。

    “委屈两位爱卿了!

    不过敢勾结北虏的这些逆贼,朕必定会严惩。

    徐忠恩拟旨,让五城兵马司给我往下深挖,所有勾结北虏的人,一个也不允许放过。”

    永宁帝当即选择了借坡下驴。

    景李二人不想打,他就更不想打了。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每一次大战过后,勋贵系的势力就会壮大一波。

    倘若让他们一举平定了北虏,巨大的政治声望加持过来,他这个皇帝的存在感就更低了。

    “陛下,这些人都指向了一群晋商。

    据臣所知,朝廷对北虏的物资封锁失败,罪魁祸首就是晋商。

    如果不是他们一直到都在向北虏走私战略物资,北虏就算不被困死饿死,发展也不可能如此顺利。

    以往朝廷多次稽查走私,均以失败告终,最主要原因就是晋商在朝中的后台出手阻拦。

    晋商喜欢资助举子,每年接受他们资助的读书人不计其数。

    遇到事情,这些人就会跳出来,为他们摇旗呐喊。

    如果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就成了他们的保护伞。

    这个群体的数量非常庞大,一旦深入调查,牵一发而动全身。”

    景国良的话音落地,永宁帝一下子变得迟疑起来。

    对这些国贼,他比谁都想清除掉,可是他怕勋贵系趁机搞扩大化。

    商人资助有潜力的读书人,在大虞朝是普遍现象,谁也不知道晋商资助过多少人。

    以国贼的罪名一路杀下去,文官集团怕是连脊梁,都要被斩断。

    “这些该死的奸商,通通都不能放过。

    不过牵扯到的官员和士子,就要慎重处理了。

    许多人都大虞的栋梁,不能一概而论。

    杀伐过重,恐有伤天和!”

    永宁帝委婉的画出了条线。

    作为一名标准的儒家皇帝,他对商人没有任何好感。

    尤其是背叛大虞的商人,他恨不得全部拉出去诛九族。

    士农工商,排名垫底的商人,没有任何政治地位。

    死的再多,也不会有人替他们辩护。

    涉及到读书人就不行了。

    一路杀下去,勋贵们这帮武夫不要名声,他这个皇帝要啊!

    “陛下放心,涉及到的朝中官员,肯定要经过三司审判才能定罪。

    至于士林中的读书人,他们尚未参与卖国,自然是以教育为主。

    责令各地教谕训斥一番,让他们远离奸商即可。”

    景国良笑着回应道。

    就算没有这次刺杀案,他们也要找机会对晋商下手。

    要平定北虏,不先干掉内部的逆贼,可没法放心北伐。

    何况这帮晋商不光叛国,一个个还富的流油。

    干掉了他们,朝廷的财政危机,迎刃而解。

    顺便还能把税改制度,推广到山西省,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

    迟迟没有动手,那是顾忌政治影响。

    毕竟,晋商喜欢在朝中撒钱,收过他们好处的官员多不胜数。

    盲目出手,势必引发剧烈反弹。

    有了刺杀案,让事情变得名正言顺。

    光现在查到的证据,就足以让朝中各大派系闭嘴。

    谁敢跳出来反对,必定是晋商同党,直接拿下处理掉,都不带冤枉的。

    “嗯!”

    “就按首辅的意思办吧!”

    永宁帝故作平静的说道。

    理智告诉他,眼前看似是在和他商量,实际上却是在通知结果。

    无论他是否答应,勋贵系都会采取行动。

    顺水推舟答应下来,还能保全皇帝的颜面。

    最起码景国良做出了让步,没有一刀切把牵连者,全部都给除掉。

    就连对涉事官员的追责,也是按官场程序进行。

    三司衙门是文官的地盘,交给他们自己来审判,能够有效控制打击范围。

    “陛下,兹事体大,还需要厂卫配合。”

    李原跟着开口说道。

    牵扯到的人太多,不拉上皇帝,吃相就太难看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