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三十七章、太后驾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三十七章、太后驾崩 (第2/3页)

色凝重的汇报道。

    暗地里监视百官,可不是什么好活。

    偏偏这是东厂的职责,想不干都不行。

    原来的探子被清理之后,现在想往各家府中塞人,一下子变得困难起来。

    除了少数寒门官员,在京中做官需要购买奴仆外,大部分官员都用的是家生子。

    东厂搜集情报,全靠收买各家的奴仆,大部分人都是边角料货色,接触不到核心。

    现在搜集起来的情报,都是只言片语汇总,加上脑补完成。

    “嗯!”

    “有动静就行,朝堂不能一潭死水。

    密切注意成国公和镇远侯的反应,如果他们有行动,提前告诉那帮文官一声。

    论起政治手腕,朕的那帮废物文官,多半不是他们的对手。”

    听了永宁帝的话,汪逸风郁闷的要死。

    文官政治手腕差,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呀!

    在前面的政治斗争中吃亏,那是勋贵系掀翻了桌子。

    如果是在游戏规则内,勋贵的政治斗争能力加个倍,也不会是文官集团的对手。

    现在的示弱,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斗争手段。

    如果他们不故意示弱,反而在朝堂和勋贵系打的旗鼓相当,皇帝怎么可能偏向他们?

    “遵旨!”

    汪逸风一口答应道。

    甭管怎么说,皇帝的命令,总是要听的。

    至于具体怎么执行,那就要看实际情况了。

    想要宦官集团支持文官,本身就是在为难人。

    前面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看似勋贵和外戚联手干文官,实际上他们在背后也出了一把力。

    一切都是利益使然。

    勋贵系做大,他们还能从中分一杯羹。

    文官集团做大,最先打击的目标就是“阉党”。

    “陛下,这是御史言官上的折子,全是劝说您勤政的折子。”

    一旁的徐忠恩,不动声色的给文官集团上了一波眼药。

    太后病危,昨天皇帝过去侍疾,耽搁了早朝。

    人之常情的事,还是有不长眼的言官上折子。

    以往的时候,这种满篇废话的奏折,司礼监都会自动过滤掉。

    现在情况不一样,新一轮的朝堂纷争,即将拉开序幕。

    皇帝倾销文官的举动,在宦官们看来,无疑是危险的。

    亲自下场参与博弈,如果胜了还好,万一输了那是会出大事的。

    以勋贵系的实力,一旦发起反击,搞不好会危急皇权。

    作为身边人,他们和永宁帝完全绑定,绝不允许最糟糕的局面发生。

    偏偏皇帝性子倔,直接开口规劝,大概率适得其反。

    “真是朕的好臣子啊!

    难不成,朕连尽孝道的资格都没有?”

    随手翻了几本后,永宁帝自嘲的说道。

    显然,这波眼药成功了。

    以往的时候,他最烦的就是这帮言官,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说教个不停。

    经常搞得他下不了台,为了维护名声,甚至不得不当场认错。

    再怎么心胸宽广,被折腾几次之后,也会受不了。

    拿着闻风奏事,四处弹劾百官,更是常规操作。

    为了党派利益,在朝堂上胡搅蛮缠,也不是一次两次。

    一直持续到勋贵系掌权,这些人才稍微安分了一些。

    不过这种安分,仅限于在朝堂上,弹劾的奏折还是没少。

    或许是觉察到了风头不对,最近这些日子百官互撕的奏折少了很多,怒喷皇帝的奏折反而增加了许多。

    “陛下,息怒!”

    一众宦官急忙劝说道。

    大虞以孝治天下,这是核心统治纲领。

    太后病危的情况下,皇帝必须过去侍疾。

    哪怕他帮不上忙,只能在旁边干看着,那也必须在现场待着。

    朝会耽搁也就耽搁了,大虞的政治制度完善,皇帝缺席也不影响朝廷正常运转。

    先帝时期,经常几个月不露面,都没出现过乱子。

    若是为了处理政务,缺席了侍疾,背上不孝的骂名,那可是会招来天下人唾弃。

    “报!”

    “陛下,太后……太后薨了!”

    听到这个噩耗,永宁帝瞬间脸色大变。

    虽然因为舞阳侯之事,他和太后之间关系闹的非常僵,可终归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