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兄友弟恭”,两国“和睦” (第2/3页)
人咽了口口水,这位还真是大秦王翦,与赵国李牧齐名的顶级名将。
也幸亏这位年事已高,就算其统兵作战再厉害,终究是抵不过岁月,只要熬到这位死了,他们匈奴就能安心多了。
头曼等人赶忙还礼:“头曼见过老将军!将军的威名如草原上的风雷,无人不闻,无人不晓,今日得见,实乃我等之幸!”
他们在惧怕痛恨李牧的同时,也相当尊敬崇拜李牧,因为他们是领兵上过战场的,深刻知道像李牧、王翦这种级别的将领有多恐怖。
王翦对头曼的夸奖,摇头笑道:“王某这把老骨头,那还是啥草原上的风雷,最多是缕没啥力气的清风,当不得单于之言!”
对王翦已老,头曼等人心中是欢喜的,可嘴上却不能说,反而得说王翦还不老,依旧威震天下。
王翦知道这些人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只怕巴不得他越早死越好,但他也不咋在意,不就是以为他死了,大秦变少了一位让他们惧怕的将领嘛,要真抱着这种想法,他的那位弟子会给他们狠狠上一课。
他那位弟子是比他和李牧更猛的狠人,是在李念公子讲说的后世历史上被称为“兵仙”的狠人。
且如今有他倾囊相授,李念公子指点,陛下倾斜资源,他那位弟子的才能只会比历史上更强,并且大秦的军队还在改革。
加强版的大秦军队再配上加强版的大秦“兵仙”,王翦都难想象那会是怎样一副场景。
始皇帝介绍的第三位大臣是李斯,“这位是李卿,现为大秦副相,李卿于大秦同样劳苦功高,有李卿,朕和大秦才能有今日!”
头曼等人听到这话,只觉得始皇帝是在夸赞这位大臣,而李斯本人听后却一点也不觉得高兴,只感到不解忧惧。
因为在介绍王绾和王翦时,始皇都没说有这二位,他和大秦才能有今日,可轮到他这儿,反而说了。
有他李斯,大秦和陛下才能有今日,那其他人的功劳算什么?这不是故意让与其他大臣对立?
李斯一时也想不通陛下是真心实意夸赞他,认为他确实劳苦功高,还是另有意味。
李斯头脑飞速转动,谦逊道:“臣是在陛下英明统领下,方有所为,不敢当陛下赞言。“
说完这句,李斯又刻意高声道:“臣以为大秦功劳最甚者,唯陛下莫属!有陛下,才有今日之大秦,有陛下,才有今日之臣等,若陛下统领,臣等便再有才能,也无法成事立功。”
将大秦功劳最甚者这一头衔戴到始皇头上,李斯完美解决了始皇对他的夸赞疑难,说陛下是大秦功劳最高者,其他大臣也不会(不敢)说什么,还顺势拍了始皇的龙屁。
只是李斯不知始皇对他的意见并不是他这些话所能改变,他怎么拍始皇的龙屁也没用。
对李斯的话,始皇只面带笑容,不置可否,让李斯搞不懂这位陛下究竟在想什么,但也容不得他想太多,始皇已向头曼等人介绍了他,他也必须向头曼等人做出回应。
他和王绾、王翦一样,对头曼等人行礼:“大秦李斯见过单于和诸位头人!”
头曼等人来前也是做过功课,知晓大秦重臣有哪些人,该如何称呼,回礼时道:“头曼见过李相,李相之才,便是我等在草原也有听闻,李相那篇《谏逐客书》写的实好,在下颇为喜欢!”
《谏逐客书》也是李斯引以为豪的一项成就,听头曼说喜欢,李斯心中有些自得,道:“陋作能得单于喜爱,乃李斯之幸。”
接着,始皇又给头曼等人介绍了尉缭、王贲、冯劫、冯去疾、赵高等人,让其等将大秦重要的大臣认识了一遍,可让头曼等人有些遗憾的是,他们并没见到李念。
本次到大秦,头曼等人最想见的是始皇,其次想见的是李念,比王翦的位次还高,他们很想见一见那位名动四方的大秦李念公子究竟是何模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