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5章 为扶苏解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75章 为扶苏解惑 (第2/3页)

救人的器物,此人会当如何?”

    扶苏等人都随李念的话思考起来,救助危难之人本是好事,是义举、是善行,是一件道德之事,可咋就变得为难起来了呢?

    一名公子嘀咕道:“咋这么巧,又不善泳,又找不到救人之物?倘若此人无法施救,也可去唤他人救助!”

    李念装作没听到这番嘀咕,又补充道:“若此人遇见落水之人,周围无其他人,诸位以为此人又当如何?”

    这个条件一补充上,许多人转念间便想到了一些不好的答案:为防止自己因救人不利受罚,此人很可能会选择对落水者视而不见,连去喊其他人过来救助都不会,彻底断了落水者的生机。

    甚至,要是落水者看到了这名路人,路人有可能会选择设法将落水者杀死!

    落水者落水本可能不会死,却因那条“路遇危难者,必须救助”的道德之法而毙命。

    扶苏也明白了李念举这例子的用意,他很想对李念说“这只是你的假设,实际很难发生这种情况”,但他又说不出口。

    扶苏叹道:“此与‘子贡赎人’相类,本是为帮助遭遇危难之人,乃道德之行,可好意,却坏事!”

    李念笑道:“此虽好事,却坏在强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去救助遇到的危难之人,像李某所举事例之中,若路人不善泳,其下水救人,十有八九是救人不成,自己也会陷入为难之中。”

    “所以,‘救人于危难’虽为道德之举,却不可强制,要让人们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救或不救,否则不仅不是善举,反为恶政!”

    “这便是道德虽看似比律法更好,却不好用于治国的一个原因,且倘若真以道德治国,那天下间必会涌现诸多伪德之人、伪德之事!”

    “如在道德中有孝道……”

    李念先给自己迭了一层甲,与扶苏等人道:“李某非是在说‘孝’不好,我等皆生于父母,孝敬父母乃为人子女应行之事。李某所要讲的也不在于此,是若有一国以‘孝’治天下,以‘孝’选拔人才。”

    “谁对父母更孝,更有孝名,那便选拔谁为官,诸位认为此国会如何?”

    以“孝”治天下、选人才的国家,听起来好像挺好,但扶苏只稍加琢磨,便想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扶苏沉声道:“治理天下当选拔贤才之士,任用有真才实学的贤才为官,方能使国更为强盛,岂能因有孝德而将之选拔为官?孝顺之人未必有才,因其孝而使之为官,于国有害无益!”

    “且此国以‘孝’治国,必会有人刻意追求孝名,编造孝顺之事,这等人实则心中并不想孝顺父母,只是为求官得名而故意为之,非真孝,实伪孝!”

    李念道:“会有如‘卧冰求鲤’、‘埋儿奉母’之类故事传出!”

    从字面上便可知晓“卧冰求鲤”、“埋儿奉母”是何事,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可仔细想想,为博得孝名,真可能有人这么做:卧到冰上给父母求取鲤鱼,为奉养父母将自己儿子埋了。

    前者便不说了,后者那还能算得上道德之行?

    “此国以‘孝’治国,必会有人蓄意编造此类故事,这等伪德之事会于天下传开,伪德之人会居于朝堂。”

    扶苏认真点了点头,他已完全明白李念这番举例之意,若以道德治国,让人们都追求道德,看似很好,可实际上会让许多人借道德的皮来遮掩自己,催生出大批伪德之事、伪德之人。

    不仅没法实现道德治国的目的,反倒会如李念所言,伪德之事传天下,伪德之人居庙堂,让国家变成一个伪德之国,与真正的道德治国反而相去更远。

    扶苏又问:“以妹婿之意,莫非追求道德还错了?”

    李念摇头道:“自然不是,倘若天下真能实现道德治国,那天下将再无纷争,国泰而民安。问题在于现今这个阶段,无法真正实现道德治国,若强行为之,将如我所举之例。”

    “道德比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