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2章 父与子(扶苏3.0)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72章 父与子(扶苏3.0) (第2/3页)

摇头,对储君之位,他还是很期待,因为只有坐上那个位子,他才能大展拳脚,实践他的所悟所学。

    但如果父皇要让其他兄弟坐上储君之位,他也不会太执着求取,父皇以前给过他太多机会,只是他都没有珍惜,如今失去,也是应当。

    只要父皇和那位当上储君的兄弟能让他继续在地方上秦吏便好。

    马车一路行进到了皇城,汉子没沐浴换衣,便被始皇给叫了过去。

    章台宫内,一别快要两年的父子再次相见,虽然在密信中早已知晓他这位长子变得黑了壮了,但此刻亲眼见到,还是让始皇帝有些诧异,这糙汉真是朕的长子扶苏?

    那黝黑粗糙的皮肤,那干净却打了好几个补丁的粗布衣,那不肥硕却让人感觉很精壮的体格,跟人说,这是帝国扶苏长公子,谁信啊?

    这分明就是长期从事农活重活的年轻糙汉!

    但认真看,还是能看出这是他的长子扶苏。

    不仅外貌有变化,精气神相比于一年多前更有变化,眼神明亮有光,虽是在长途奔波后立刻来见他,但一点未见乏困,反而看起来精神头十足,气质也更沉稳刚毅。

    以前父子相见时,他总感觉他这位长子对他有一种倔强不服,这也是父子隔阂会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他这种性格倔强的人,哪能容得下另一个跟他很像的人同他倔,何况这厮倔的地方在他眼中还是错的。

    但这次,他没再从他这位长子身上感受到那种不服倔强,而是敬重和理解。

    扶苏恭敬跪地,向始皇帝行大礼拜见:“儿臣扶苏拜见父皇,儿臣以往不懂事,让父皇费心了!”

    这句话不仅让始皇帝有些惊异,在殿内的蒙毅也同样如此,他这位长子竟然主动低头了,看来这次让他改姓换名到地方上历练,效果出奇的好。

    始皇帝道:“平身吧!这般说来,朕与你之约定,你认输了?”

    在自己父皇面前,扶苏也没隐瞒,很坦然地承认道:“是儿臣输了!去到民间,才知晓儿臣以往所想何等浅薄,凭一腔热血、自以为然难治好天下。幸亏父皇未听儿臣谏言,否则将为祸大矣!”

    壮汉版的扶苏继续道:“此次去往民间,儿臣方知治一地方已是不易,何况治理大秦。儿臣曾以为自己有治国之才,可等失去公子身份,为一秦卒后,治理一地也甚为困难!”

    “昔日,儿臣自以为知晓诸多‘道理’,却不懂那些‘道理’并不一定符于实际,否则再好的‘道理’也只是空谈,不仅无利,反倒有害。一切‘道理’当与实际相符!”

    始皇帝道:“李念也说过类似之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壮汉版扶苏听了这句话,在心中琢磨了下,随后深以为然地点头道:“确是如此,此言虽简,却含大义!”

    李念要是在此,听到这父子二人的对话,定会道:‘我没有,别瞎说,别乱传,那不是我说的!’

    始皇又问:“你如今如何看儒家之法?”

    扶苏平静答道:“想法很好,目的很好,然不合实际。且不说天地在变,国在变,人在变,便是儒家之法也未曾考虑过民间实际。若要强行推行,要么国改,要么儒家之法改变。”

    “‘国改’即是使国变为适合儒家之法之国,‘儒家之法改变’则是让儒家之法变为适合国家之法。”

    他这位长子此番到民间悟道,确实悟出了一些东西啊,不仅反思了自己的过往,还深刻反思了儒家之法。

    始皇颇有深意地继续追问:“那你认为是前者更好,还是后者更好?”

    对这个问题,扶苏显然也早就有过思考,道:“儿臣无法评判二者谁更好,因从未出现过,不敢妄言。”

    听到扶苏的回答,始皇帝表面平静稳如老皇,内心却在点头赞许:他这位长子确实有所长进,李念那小子提出的方法还真挺有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