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5章 大秦可在强盛而亡,不可在懦弱中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5章 大秦可在强盛而亡,不可在懦弱中死! (第2/3页)

文件是以纸质,好几十页,若在过去用竹简记载,恐怕得一车。

    众臣翻看起文件,整个大殿内都是纸张被翻动的声音,这文件是李念、始皇、王绾等共同制成。

    李念虽提出了诸多想法,但有些不符合大秦的实际,且李念还老是用后世的例子举例,这些会透露李念来自后世的部分也必须得删除,还有对外邦不太友好的那些话语,也得修去,重新进行修订为符合大秦的版本。

    虽然作为这份文件的起草者,主要创作者,对文件中的内容早已尽知,但李念还是将他手里的文件打开,翻阅起来。

    只是他一边翻阅,一边观察其他大臣神色,众臣神色不一,有的皱眉沉思,有的先疑惑不解,后明白过来,又面带惊叹,似是为文件中所述谋划惊异……

    李斯翻看文件后,心里却叹了口气,‘李念公子之才远在我之上,我虽已看出此胜后,大秦将会变化,提前便在谋划,可我之所思与李念公子相比,差之远矣。’

    这份文件中的某些谏言,他也想到过,可相比于他的,文件中的谏言要更加详实周到,他想到的,里面想到了,他没想到的,里面也想到了,思虑比其深,谋划比其全。

    李斯甚至生出了一种“既生李斯,何生李念”的念头,但这念头马上被其消去,他已年过六十,而李念才二十多,根本不是一辈人。

    过了会儿,觉得众臣看得差不多了,始皇的声音再度响起,“众卿可都看完?有何想法?”

    李斯第一个道:“此书将大秦此战胜后将面临的机遇及困难尽皆言说,谏言详实,解析周全。书中之言甚对,此战胜后才是真正的开始,而非一战得胜便已终。大秦当抓此机遇,从地方大国一跃而为国际性大国。”

    这份文件带给众臣最震撼的一点是:给他们讲说地方性大国和国际性大国的区别,指明了如何从地方性大国发展为国际性大国。

    这也是最让李斯觉得不如李念之处!

    国际性大国,那是条他们连想都未想过的道路,而这位却提出,并明确给出实现之法。

    文件中给出的谏言也极为精彩,虽被始皇、王绾等删改掉了一些内容,可依旧可看出大秦能从中获取到的巨大利益:由大秦去为诸国制定其等必须遵守的“法”,由大秦去成立诸国同盟的组织,由大秦去构建贸易体系……

    若文件中所言能实现,大秦将成为万国之王,声震异域,威播万邦,诸国皆以向秦为荣。

    李斯继续道:“此书可为大秦向国际性大国发展之总纲,臣认同书中所述!”

    这文件经由始皇、王绾等修改后,少有缺漏,今日在朝会上拿出是为让众臣接受认同,毕竟这是大秦国策的转变,须得众臣同意并甘心去执行。

    在李斯之后,赵高也道:“此书之言旷世绝伦,尤其讲说地方性大国与国际性大国的不同,实令臣叹服。若能依此书所言成事,大秦将领袖诸国,威服四海!”

    淳于越也道:“此书言国际性大国当兴教化,有更多读书识字之民,臣深为认同。兴教化可提高民众之智,使异国文化风俗难侵,亦可让大秦有更多可用之才,向诸国彰显己身强盛。”

    文件中也提到了成为国际性大国后,将要面临的种种困难,像会受到其他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影响,而兴教化便是增强大秦子民对不良文化风俗的抵抗能力。

    当然,即使没有这点,儒家出身的淳于越对兴教化一事,也依旧会赞同。

    在这几位开口后,其他大臣也纷纷出声表态,大殿内变得热闹起来,可突然,一名大臣起身:“臣请诛著此书者!”

    章台宫瞬间安静下来,众臣都看向那名起身说话的大臣,只见其毫不畏惧,神色严肃认真地立在那里。

    听到这话,很多人都明白这人要说什么,这书中的谏言策略对大秦极好,但那是对大秦好,而不是对大秦的帝王好,于国有利,而非于君有利。

    国家兴盛强大了,却不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