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章)青霉素 (第2/3页)
我当了兵,要称呼您为大司马。我不希望别人说我是大司马帮忙走后门参军的。”
霍海一看,好家伙,这还是个犟种。
不过世界上就是因为有犟种,才能是个好世界。
霍海:“你知不知道,他们所在的战区,要执行最艰难的任务,他们的武器是所有兵种中最差的,他们的伙食待遇也是最差的,他们的补给,不如良家子部队五分之一。”
白一舟:“专门了解过。”
霍海:“参军报名表给我。”
白一舟打开自己的包,拿出了珍藏的报表。
他可不敢在长安递上报表,他老师分分钟就能接到通知给他拦回来。
霍海接过报表,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垫着,在上面写下了几个字。
【这是个犟种,建议通过——霍海】
写完后,霍海从腰间拿出安国公的印纽,在上面盖了一下,留下了【安国公印】几个字。
等白一舟拿到报表,霍海才开口:“你是聪明人,就算打仗,也记得用脑子,别到时候你老师带着阵亡通知书找我麻烦。”
车子再次出发。
要不是入敦煌城后速度太慢,霍海的车早就飞速跑了。
这一次霍海要赶快赶去汗国。
实际上几个月前霍去病就带着大部队出发了,而更早几个月,卫青就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汗国,准备战争。
霍海是去的最晚的。
当然,大军开动本来就很慢,霍海要配合卫长公主做很多后勤方面的事情,所以没有那么快过去。
等霍海一到,战争就要开始了。
在这条路上,霍海的车队以时速五十以上的速度,赶过去已经是极限了,因为现在的摩托虽然能更快,但稳定性不够好。
不过,霍海赶过去一共也不需要多少时间。
全程不会堵车,全程都是补给点,任何地方都能获得补给。
……
一个跟二十多年前的霍去病非常像的青年穿着披风,指点江山。
然后被一脚踹了出去。
霍嬗回头:“谁胆子……二叔,你终于来了!”
霍嬗急忙上前:“我们等的都快不行了。”
霍海:“少在这儿献宝,去作战室。”
随着霍海的到来,这栋修建在原大宛国,现在的汗国国都卫城的指挥中心热闹了起来。
这几个月,卫青和霍去病已经把前线所有的情况吃透了。
目前大汉的儒教已经渗透了整个安息东部。
大汉军队只要一到,这边的人一定会非常配合,投降加入大汉的统治。
所以最重要的反而不是攻城,而是清缴贵族势力。
奴隶王投降?不收。
除了奴隶王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小王子。
匈奴小王子现在已经是老王子了,做了很多年的单于了。
因为大汉的帮忙,他们没能把安息怎么样,要是没有大汉,小王子早就打进罗马城去了,绝对躲大汉远远地。
现在被堵死在了西去的路上,他们只有两个选择。
和大汉打一仗。
往北面的无人之地逃窜。
如果逃,那他的属下绝对不会跑,肯定会投降。
所以他其实只有打这一条路。
前期战略就是消化安息的土地,拿下小王子。
打仗的事情霍去病带作为统帅,带领几路大军去做。
卫青坐镇后方提供补给和后勤。
消化土地安排人手,恢复发展,修建道路,吸收人口,发展商业,把本地区变成大汉的自留地这件事情,由霍海一手安排。
三人分工明确。
而今天,霍海到来,并不是为了谈战略,而是为了一个新东西。
所有高层都到齐后,霍海才拿出了一个非常小的玻璃瓶子。
这个玻璃瓶子里装着透明的东西。
同时,霍海还拿着一支针筒。
霍海把针筒晃了晃:“一次性针筒,注射药物使用,由石油提取物进行化工生产而生产出的物品。”
“这个东西大家都见过,但我今天有一点必须提醒大家,从这里往西,那些地方藏匿了无数种可以杀死人的微生物,而这些东西很可能形成传染病,其中不少都是通过血液传播的。”
“所以按道理,如果打针,就算不换针筒,也必须换针头。”
“如果针筒污染,最好是换针筒。”
“这个是小事,今天主要要说的是这个。”
“青霉素。”
“二十七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腐败食物的霉斑五颜六色,可一旦它涨了某种青色的霉斑,上面就不会涨其他霉斑了。”
“经过多次试验,我们认为,青霉产生的某种东西可以杀死其他病菌,我们把它称之为青霉素。”
“我们大汉的医学研究者们,用了十二年才生产出有效果的青霉素,可以杀死感染。”
“这意味着,受外伤后,人产生发烧,肢体溃烂先兆等情况时,用这个,可以迅速杀死身体里的有害细菌。”
听到这个话,所有人都慎重了起来。
别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他们清楚。
战争最需要的是老兵。
为什么当初打完匈奴后,这么多年没打仗?
那是因为从卫青第一次开战时开始培养的老兵,在打完匈奴后,已经老了,没法打仗了。
如果再继续轻易打仗,没有了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就算有武器代差,都没办法保证战损,如果损失一大,对方慢慢的获得了先进武器,往后投入就更大,在别的地方不好说,在中亚,有可能会陷入泥潭。
霍海,不希望冒这样的风险。
霍海只知道汉武帝后期打仗连打连败,所以坚决拒绝刘彻‘穷兵黩武’的想法。
一直等到了现在。
而战争中,老兵死亡的最大原因不是被杀了,是感染。
一支穿透伤的箭,不见得杀死一个人,但是被挂了一小道口子,反而会让人不久后高烧不治身亡。
而青霉素能治这个问题的话,几乎等于只要不直接被杀死,那就可以不断地积累百战老兵。
大汉目前的第二代西征军就会越打越强越打越强。
霍去病:“十几年前就发明出来了,怎么现在才拿出来?”
霍海:“那是因为之前浓度不够,具体的科学方面的东西我就不跟你们说了,反正就是以前一针打下去成功率不高,而为了提取足够的青霉素,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
“最近十几年,我们的船队已经走遍了全球,把全球的土壤都带了回来,在土壤中分离菌种,慢慢研究,找到了其中青霉素浓度最高的菌种,培养到现在,终于成功了。”
这一战的问题是,汉军并不是人手持枪。
因为,皇权拒绝。
霍海很清楚,大汉现在采用的制度其实就是大明时候的制度。
不是因为火器贵没法推广,实际上是因为刘彻担心太远的军队拥有火器后会产生反叛。
霍海之所以不纠正,是因为,刘彻这个担忧是有道理的。
在高位待久了,霍海也逐渐认识到了人性的恶劣。
宗室的造反概率有多高,霍海清楚地很。
而全国有多少恶劣案件,恶劣到非人,恐怖到极限,豪无人性的案子,霍海也是看了一堆又一堆。
相信没有人造反,和相信世界上都是道德圣人没区别。
那不是傻子嘛。
如果全军携带火器,是可以速通全球一统。
但接下来有可能就是手持火器的诸多诸侯国混战。
而现在的方案是部分卫兵携带最精良枪械,部分优质队伍携带普通枪械,而大汉招募来的冷兵器部队,携带比对手拥有碾压性的冷兵器。
这样的架构进行征服。
这个架构的坏处是,推进不会太快,会产生很多战损,需要巨量的物资供应。
这个架构的好处是,完全在朝廷掌控中。
而现在,有了青霉素后,加上以前就有的输血等手段,老兵存活率一提升,那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可就可以迅速积累了。
霍去病手指敲打桌子最终点头:“明白了,战争又变了。”
霍海并不是多奢求霍去病一定要打出惊世骇俗的战绩,霍海只希望霍去病不要染病去世。
有了青霉素,终于不怕因为战争问题导致大哥殒命了。
……
在汗国停留不就后,霍海出现在了安息东部。
吴答:“大人,如果拿下地图上安国那一块,您真的要在这儿经营,不再回国吗。”
霍海点头:“不回去了。”
吴答:“可是,大夫人还在长安坐镇!”
霍海摆了摆头。
命运就是这样的。
霍海和卫长公主心连心,知道这么选是必要的。
“你知道我离开长安那天谁来送的我吗?”
吴答摆头。
霍海:“是提拔你那个人。”
吴答明白了:“是蒋不疑大人,原来如此。”
蒋不疑在十多年前,留在了太子身边,担任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