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章)嘬嘬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章)嘬嘬嘬 (第1/3页)

    霍海的职务传遍了长安。

    安国公,大司马车骑将军,丞相。

    既是国公,独立成国,又是大司马可以调动天下兵马,又是丞相总览天下政事。

    这和摄政有什么区别,这不就是假皇帝?

    这比假节钺还高一个等级。

    这等于,长期假节钺。

    并且假节钺一般都是出使才封,而霍海现在算是长期的随时随地的假节钺。

    也就是说,只要皇帝不在,霍海说了算。

    还有,恢复五等爵的公爵爵位后,现在大汉等于是有二十一等爵位了,目前四个国公,全是卫霍家族的。

    卫青是汗国公,霍去病是夏国公,霍海是安国公,霍海的儿子霍炎是南国公。

    不过,现在朝堂上只有三个国公在,霍炎早就不在朝堂了。

    除了这些消息之外,还有卫长公主成为国正的消息。

    国正,品序和监国等若,总览大汉华洲政事。

    这和皇帝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皇帝陛下给霍海夫妻一人搞个假皇帝的职务,搞什么?”

    “还没看懂?咱们太子恐怕是不太好运咯,恐怕咱们大汉要出女皇了。”

    “哎,天下岂有三十年的太子?”

    “纠正一下,三十六年了。”

    “没错啊,太子六岁才成为太子的。”

    明白人谈的,和不那么明白的人谈的,不是一个话题。

    另外一个酒楼又是另外的画风。

    “这个霍海虽然身居高位,但是这些年从来没在长安出现过,能服众吗?”

    “那恐怕悬,老子出门打工三年,回去后差点被自家的狗咬了,那老狗都把我给忘了,更何况是朝堂?”

    “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恐怕没几个人拿霍海当回事儿了。”

    听的是长安的老人们直摇头。

    “老头,你摇头是什么意思?”

    老头:“你知道当朝九卿那十几个人,有多少个是霍海亲手培养出来的吗?”

    “不知道是吧?知道长安京兆尹十八岁的时候在霍大人手底下当差吗?不知道?”

    “知道议会是谁建立的吗?知道新法是谁提出的吗?知道新商改是怎么来的吗?”

    “知道你坐的椅子桌子,你吃饭的碗筷碟子,你喝的酒,都是哪儿来的吗?”

    有人补充:“就连你吃的花生米,都是霍海大人搞回来的。”

    吃饭的人笑了笑:“又框我,我还不知道花生,花生难道不是南美将军葛三大人搞回来的?”

    老人:“那你知不知道葛三当初只是个大头兵,跟着还是羽林卫统领的霍海北上匈奴,才封侯的?”

    吃饭的人愣了一下讥笑:“你亲眼见到的似的。”

    “如果说当初葛三大人在羽林卫当羽林郎,就把他的功劳算到霍海身上,那我明白你们说的霍海那么多的功绩都哪儿来的了,他来回来去倒腾官位,可不就搞出功绩来了么?”

    新长安人们哈哈大笑着。

    老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个时代的人感受不到霍海的伟大,只因为霍海还没成为历史,所以历史课还没来得及教霍海的历史。

    此时,一名将士急匆匆进屋,见到老人就单膝跪地:“将军,营地接到旨意,立刻要整编出发去救黄河水灾,您要的东西,得拖一拖了。”

    老人起身把将士扶了起来:“你跟你家将军说一声,就说救灾要紧,去吧。”

    老人起身:“我要的东西,我自己去想想办法。”

    等老人走了,报信的将士也要走。

    好奇的食客拉住他:“这位郎官!”

    将士止步。

    食客:“刚刚那老人是个将军?什么将军?”

    将士双手作揖虚空一礼:“当然是南美将军。”

    等他走了,其他人才回过神来:“刚刚那是北极侯葛三葛大人??”

    “葛大人应该才不到五十吧,怎么看起来这么衰老?”

    “长期在海上,吹着海风,镇守海疆,你说呢?”

    众人面面相觑,所以,连南美将军葛三,都把探海的功勋算在霍海身上么?

    幸好十年不是很远,二十年也不远,二十五年稍微是远了点,但好在现在的人活得久,当年的人现在大多还活着。

    大家回忆着霍海的功勋。

    十七岁发明处理煤炭毒素的工艺,统领长安县,开放商禁,改革街道,推动商改实验,提出科教文卫目标。

    短短一年,就让长安县超出本来差不多基础的万年县千倍。

    短短两年后,长安县的税款收入,直接超过全大汉的税收。

    带领科技革新,发展出枪械,铺设全大汉第一条铁路,建设大汉第一家合资公司,建立大汉股票交易中心。

    发展军备,提升后勤,带领大汉军队直接碾压匈奴。

    修建运河,修建公路,修建新式民居。

    推动建造朔方,发动西进运动开发西域,主导轮船项目,主导前往探索新大陆的项目。

    推动新医学,发展出航运,开银行……电力工程。

    一直到十年前,发明洗衣机。

    从那天开始,武侯才消失在了长安。

    后知后觉的人发现,当初霍海在的时候,长安发展的飞快,如今霍海不在这些年,长安的发展实际上是在减慢的。

    因为当初每一年都会有巨量的新东西出现,震撼人心。

    而现在,经济虽然依旧在快速发展,但是确是吃的当时的红利,这几年的科创脚步放缓了好多。

    如今,霍大人回到了他的长安城,是不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又要来了?

    此时,霍海已经回到了府上,开始接手这些年的数据报表。

    项绪讲完后总结:“我们认为,大汉现在一直在消化吃下全球的福利,而目前这个福利足够吃到三十年后,都不会爆发通货紧缩。”

    “如果放开粮食计划,在即将征服的欧非各地继续催生人口,那么五十年甚至百年内,都不太可能受到通货紧缩的威胁。”

    霍海摆头。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规律,现在利用消化全世界的确可以抵挡这种波动,甚至看多看不见,波动就消失了。

    但是,波始终会遇到岸,遇到岸,就是潮起潮落。

    什么三十年五十年。

    一统全球后第十个年头,通货紧缩必然爆发。

    别看一统全球还有很多利润吃。

    实际上大汉现在的富人群体在这二十年已经大概成型了。

    现在没封侯的人,后面很难再封侯。

    现在没有成为亿万富翁的人,未来也很难成为亿万富翁。

    而现在封侯的人,往后十年消化全球,只会让他的家族多出几个侯爵。

    而现在的亿万富翁,在这个过程中会成长为百亿富翁,千亿富翁。

    到时候,那千亿大钱的富翁,就真正的是拥有了上亿元汉币的资产的富翁了。

    一统之后,再有十年,通货紧缩必来。

    霍海:“不需要讨论,一切按照我的执行,华洲之外所有领地即日起开始完全使用汉币体系,不接受,那就死,收回之后直接派遣宗室、侯爵坐镇。”

    “所有地方开始收重商税,储存一部分作为蓄水池。”

    只要大汉的通缩一来,立刻把全球池子里累积的水给放进大汉的池子。

    大汉核心十三州部自然就不会缺水了。

    至于前流出来后,会导致大汉之外的其他地方钱流通变多,导致他们生产的各种原材料开始涨价,那都是小时。

    因为最终成本会长在所有非十三州区域的人的肩膀上。

    等他们经受磨难,日子难过,扛不住的时候。

    大汉这边的通缩就结束了,开始进入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