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章)你再猜 (第3/3页)
下,顺便给苏武这种大老粗科普一下。
苏武依旧在介绍各种各样的吃的。
霍海也是照单全收。
目前,川菜已经发展了好几年了,川菜加野味,那可是前世八十年代之前才能搞到的搭配。
这边的人就是会整吃的。
吃饭间,苏武聊了一下天竺的情况。
过去一年,大汉的商人们不断地腐蚀天竺东部。
天竺东部的商人极度愿意跟大汉做生意。
而普通人也都在为大汉工作。
特别是缅榕。
目前交州第一批橡胶树已经可以割胶了,但是产量还不高,需要大规模产出才够使用的。
而天竺这边的野生阿三橡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边,只需要二十大钱一个月,就有无数的人愿意办事儿。
目前在大汉这边,实际上一个劳动力一个月基本上能创造一万五到两万之间的产出,他们的工资是三五千之间。
剩下的部分,就是所谓的劳动剩余价值。
但也是社会经济可以前进的剩余空间。
而商人们来到天竺,用这些阿三办事儿,照样产出是一万五到两万之间,甚至因为运输的原因,这些产物的价值回去大汉后还会放大。
但只用付出二十的用工成本。
二十?而是转头大汉的商人们还能给他赚回来。
一本万利!
如果能把天竺上千万人纳入原材料供应体系中,就可以给大汉产生千亿级的财富,和百亿级别的市场。
当然,百亿级别的市场,主要是这边的前三个级别的种姓提供的,而劳动力主要是最后一个级别提供的。
这还只是开始。
这边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能生产大量的人口。
这些人口,都是未来大汉的市场。
霍海思索了一下:“二十价格太低了,稍微提升一下用工价格。”
“他们市场太小了,反而打消商人们过来赚钱的积极性,到时候大商人们不再走商,而是专为想办法在天竺拿到土地自己搞种植园了。”
“种植园这个事情目前只允许天竺公司干。”
苏武点头:“明白了,提升到多少合适?还是说我们再自己研究一下?”
霍海:“你们自己研究吧。”
苏武:“你目前天竺这边还有别的需要注意的吗?”
霍海:“目前在美洲的植物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治疗疟疾……就是南方瘟疫的树,金鸡纳树,在印度大规模种植吧。”
苏武一条一条几下:“还有吗!?”
“其他都看你们自己发挥吧。”霍海喝了一口酒,看着江景:“你还想回长安吗?”
苏武愣了一下。
在成都的日子太好过了,虽然他一年有一半时间在成都以南的各地,但是一年的另外一半时间都在成都享福。
要说回去长安,真有点舍不得。
但是苏武知道,如果不回去,自己很难往上爬。
现在张骞在那个位置上坐着,代替者绝不会是自己,肯定会是换新人过来。
否则连续经营,这个独立王国不是就变成一家之产了?
苏武娶了张骞侄女这个事情,虽然很意外,但是细想之下一点都不意外。
只有如同文翁那样的人,大汉皇室才会允许他长期经营蜀郡。
很明显,张骞和苏武不是文翁那样的人,他们自己都知道自己是有野心的。
只是,青城山上轰鸣的雷霆,炸开的炮弹,压制着他们的想法。
将领一进蜀地,忠诚值就开始狂掉真不是开玩笑的。
当初汉中王刘邦的治所定在成都,都还没入蜀,刚走到汉中,就决定掉头出关中造反了,真不是开玩笑的。
刘彻把武器研究所放在成都,就是钓鱼执法。
因为要保护这儿,就要大量的兵力,谁要造反,就要先打掉保护武器研究所的军队,同时拿到武器研究所搞出来的新武器,才能造反。
所以,谁要造反,就得去搞清楚武器研究所内部的情况。
谁去调查这个,第二天脑袋就会从脖子上分家。
但谁要是造反不去调查这个,那还造什么反。
唯一的问题是张天师自己反不反。
张天师不会反的,张天师已经被架起来了。
霍海看出了苏武的纠结:“不想离开就不离开吧。”
如果苏武离开了,苏轼一家子,怎么出生在这儿呢?
当然,看苏武这么纠结,就算离开,也没法真正的断舍离,或许苏轼一家子诞生在蜀郡是必然的事情。
苏武小声:“陛下的意思吗?”
霍海摆头:“如果你现在回朝廷,也要几年后才能参加北征,到时候你都四十岁了诶,而且北方于你不详。”
“而你继续经营南方,也许到时候能在天竺有所作为,够吃一辈子了。”
至于更大的野心,不要有了。
苏武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霍海这个御史大夫监察天下之后,第一步就来成都。
什么监察天下,天下就没什么好监察的。
天下唯一有可能造反的就是成都。
大司农是来敲打自己和张骞来了。
苏武也是忍不住暗自摆了摆头。
在这个地方待着,那种随时都可以当土皇帝的错觉,太强烈了。
不过,苏武还是很仗义,问出了一句:“是不是……博望侯有问题?犯事儿了?”
霍海:“不要多想,博望侯是富贵命。”
如果霍海是来办差的,苏武就算是把自己的未来问没了。
如果霍海不是来办差的,苏武这一问就很有人情味了。
但最终,苏武还是安全的继续待下去了,霍海的车队,继续北上成都。
让外界没有想到的是,车队没有在成都停留,继续转东,去了阆中!
霍海的车队的行迹,就算是大汉日报都在跟踪报道。
“看来朝廷太信任博望侯了。”
只有张骞知道……太离谱了。
霍海带着大小老婆还有一群妾室,在成都城西,浣花溪边,住下了。
张骞问霍海要住多久。
霍海说:“你会比我先回长安。”
张骞兴奋:“我能回去了?下半年?明年?”
霍海没反应。
张骞气压一低:“后年?”
霍海:“你再猜。”
张骞:“大后年?”
霍海:“你还猜。”
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