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阿拉伯帝国联合吐蕃共谋大唐 (第2/3页)
坐于虎皮王座,鎏金的王冠在灯光下闪着微光,身旁的禄东赞等大臣身披藏青色氆氇,目光齐刷刷投向殿中躬身行礼的阿拉伯使者。
“愿真主的平安降临逻些城,尊贵的赞普!”
阿拉伯使者身着镶银的白袍,双手捧着镶嵌宝石的礼盒,语气带着沙漠民族特有的热忱:“我奉哈里发欧麦尔之命,携真主的恩赐而来。”
“十匹阿拉伯纯血良马,愿它们如雪域的雄鹰般矫健,五十担精炼铁器,愿它们铸成护佑吐蕃的坚盾。”
“您的威名如喜马拉雅山般高耸,连巴格达的信士都在传颂,雪域的雄狮从不畏惧风暴!”
松赞干布抬手示意使者平身,声音沉稳如冰川融水:“远方的使者,吐蕃的酥油茶已为你温好。”
“哈里发的礼物,逻些城收下了。”
“只是不知,阿拉伯的雄鹰跨越雪山而来,除了友谊,还带着怎样的风讯?”
使者躬身笑道:“愿真主保佑您的智慧!赞普殿下,您比太阳更清楚大唐的野心。”
“他们的火炮架在了焉耆的城头,农技官的脚印遍布西域的绿洲,若让他们驯服葱岭以西的部族,下一步,恐怕就要用教化的丝绸裹住雪域的牧场了。哈里发说,吐蕃与阿拉伯,就像雄鹰的双翼,唯有并肩,才能挡住异教者的扩张风暴。”
禄东赞上前一步,手中转着念珠,语气带着雪域贵族的直接:“使者的话如青稞酒般浓烈,可吐蕃与大唐有文成公主的纽带,和亲的情谊如雅鲁藏布江般绵长。你们的‘并肩’,是要吐蕃与大唐刀兵相向吗?”
使者连忙摆手,眼中带着恳切:“不,尊敬的丞相!”
“真主教导我们远离无谓的战火。我们只求吐蕃的勇士在安西边境‘巡逻’得更勤些,让大唐的驻军不敢轻易西顾。”
“这样,你们的牧场不会被火炮惊扰,我们的商队也能在阿姆河自由往来。”
“哈里发承诺,只要吐蕃点头,每月都会有精铁和战马送到勃律堡垒,还会开放波斯故地的商路,让吐蕃的羊毛、药材能换得巴格达的香料与琉璃。”
松赞干布指尖轻叩王座扶手,目光扫过殿外飘落的雪花:“使者可知,大唐的火器能轰塌石墙?去年他们在怛罗斯一战,让阿拉伯的骑兵尝到了火铳的厉害。若吐蕃与大唐开战,你们的铁器和战马,能抵得住安西军镇的火炮吗?”
使者挺直腰背,语气坚定:“愿真主赐予我们力量!赞普殿下,大唐的兵力分散在西域、南海、极北,就像铺开的毡毯,看似宽广,实则单薄。吐蕃若在南疆牵制,我们便在河中地区集结兵力,让大唐首尾难顾。何况,哈里发已下令扩建怛罗斯的工坊,用最好的铁砂打造军械。”
“这些,都能与吐蕃共享,让雪域的勇士手握比唐火铳更锋利的刀!”
一位吐蕃老将忍不住开口:“我们信赞普的决断,也信雄鹰不会无缘无故展翅!”
“但阿拉伯的诚意,要像雪山的泉水般清澈,铁器需经吐蕃工匠检验,战马要能在海拔三千米的牧场奔驰,商路开放的文书,得盖哈里发的金印!”
使者笑着点头:“勇士的要求如磐石般合理。”
随即从怀中取出一卷羊皮文书:“这是哈里发亲笔签署的盟约草案,上面写着:‘阿拉伯与吐蕃,以真主和雪山为证,互赠军械,共护商路,非因对方挑衅,不得单独与大唐媾和。’只要赞普殿下加盖印玺,这些条件都能实现。”
松赞干布接过文书,禄东赞上前一同查看。
酥油灯的光芒照在文字上,殿内一时寂静,只有风雪敲窗的声音。
上面是用阿拉伯文跟汉字。
现在这个时期,吐蕃尚未形成成熟的通用文字系统,贵族跟官员都说汉话写汉字。
虽说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后,为加强政权管理、推动文化发展,派遣大臣吞弥桑布扎前往天竺学习文字学。
吞弥桑布扎借鉴梵文的字母体系,结合吐蕃语言的特点,创制了藏文。
但这个时期藏文刚刚创制完成或处于初步推广阶段,尚未在吐蕃全境普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