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1章:万国请求大唐驻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51章:万国请求大唐驻兵 (第3/3页)

求,他无法直接拒绝,只能上报太子殿下决断。

    韦挺让译语官一一记录,趁机询问他们为何如此急切。

    焉耆使者苦笑:“韦鸿胪有所不知,西域部族见大唐新政通商利,个个眼热,抢商队、毁水渠的事没少做,我们自己的兵打不过,只能求大唐做主。”

    “大唐天兵在,他们才不敢乱来。”

    林邑使者则直言:“南海诸国谁都怕大唐水师,但谁都想靠大唐护着做生意。有大唐驻军,不仅海盗不敢来,连周边小国都不敢欺负我们,这买卖划算!”

    现在的大唐水师,可以说是海洋绝对霸主。

    在海面上,海盗看见就闻风而逃,根本不敢进入大唐水师巡逻的海域。

    骨利干使者的话更直接:“薛延陀残部怕大唐,就像怕狼的羊。只要大唐天兵在我们牧地插上旗帜,他们连靠近都不敢,我们献马献铁,换个安稳放牧,值!”

    漠北地区最为强大的东西突厥,他们可汗都被抓到了长安。

    大唐在草原的威名,可谓是真正的天可汗。

    韦挺看着堆积如山的礼物和厚厚一迭请兵文书,心中感慨:太子殿下果然算得准!外邦不是不要保护,是怕引狼入室。

    可当生存和利益的需求压过疑虑,他们比谁都渴望大唐的兵戈护航。

    这些使者嘴上说感念仁德,实则个个打得精明算盘。

    借大唐的威,护自己的国,用粮食、特产换安全感,这笔账他们算得比谁都清。

    三日后,韦挺带着满满一箱文书和使者礼单赶赴东宫。李承乾正在看农桑司的新种试种报告,见韦挺进来,笑着问:“韦卿这几日被使者围得脱身不得吧?”

    韦挺将文书呈上,满面笑意:“殿下神机妙算!西域焉耆、龟兹、疏勒等六国已递来请兵文书,愿以粮、马、商税抵军费。”

    “东南亚林邑、真腊、堕和罗、室利佛逝四国求水师驻港护商,献象牙、胡椒、稻米;连极北的骨利干、黠戛斯都主动求驻军,愿献精铁、良马、牧地养兵!”

    韦挺怕太子殿下不知晓黠戛斯的来历,特意说明了一下。

    李承乾略微沉吟就同意了。

    驻兵黠戛斯确实没啥收益可言,但还有其他的意义,那就是建立前往美洲的驿站。

    这显然需要极北地区国家的帮助,也需要把大唐的影响力扩散过去。

    韦挺递上礼单:“这是各国使者送的礼,臣没敢收,全带来了。他们说只要大唐应请,以后年年有重礼。”

    李承乾翻看文书,见焉耆写“愿献渠水周边良田千亩给农技官试种”,林邑提“愿开放港口给大唐商船优先停靠”,骨利干承诺“帮大唐养战马万匹”,眼中笑意渐浓:“他们倒是会提条件,不过也算有诚意。”

    随后对韦挺道:“回复各国:大唐念及属国情谊,准其所请。但驻军规模按所需来定,西域三镇按之前的规制,东南亚先派两千水师驻林邑港,极北暂派一千精兵驻骨利干与黠戛斯边境,名号都叫助剿军,对外只说应属国之请,帮其平乱护商。”

    “另外,”李承乾加重语气:“让他们在文书上写明驻军期间,大唐农技官可自由传授耕种、修渠技艺,建立学堂,把驻军和教化绑在一起,他们要兵,我们要通路教化,各取所需。”

    韦挺躬身领命:“臣这就去办!各国使者还在鸿胪寺等着,定能喜出望外。”

    看着韦挺离去的背影,李承乾走到舆图前,用红笔在西域、东南亚、极北的驻军点画了圈。

    这些红点像一颗颗钉子,将大唐的影响力牢牢钉在万国版图上,而撬动这一切的,不过是一句应属国之请。

    他知道,真正的教化万国之路,从这些主动求来的驻军开始,才算真正迈开了脚步。

    窗外的秋阳正好,照在舆图上,仿佛已照亮了那条由兵戈护航、利益铺就的文明之路。

    然而让李承乾没想到的是,不仅是这些属国,罗马公主狄奥多西也跑来了。

    请求大唐驻兵君士坦丁堡。

    李承乾很是无语:“你来凑什么热闹。”

    君士坦丁堡距离大唐长安,按照实际行程,约莫有三万里地,单单路程就要一年多,途中还有大量风险。

    况且大唐跟阿拉伯帝国的关系不好,显然不会同意大唐派兵借道过去。

    水路还没有开凿苏伊士运河,远洋更是风险巨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