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万国请求大唐驻兵 (第2/3页)
大唐的教化之路,才算真正有了刀盾护航的名义。
鸿胪寺的庭院里,桂花香还未散尽,韦挺坐在主位,看着阶下乌泱泱的外邦使者,端茶的手微微一顿。
他原以为最多西域两三个城邦会试探回应,没想到消息传出去不过两日,不仅西域诸国使者挤破了门,连东南亚、极北的使者都捧着礼物候在廊下,个个满脸急切。
“韦鸿胪。”焉耆使者率先躬身,语气带着恳求:“前日听大人说大唐有意护属国商路,我夜修了文书!焉耆渠水被上游部族截断半月,稻苗快枯死了,商队也被劫了三回,恳请大唐派天兵驻我焉耆,护水渠、剿马匪,我王愿以三成稻米充军粮!”
他身后的龟兹使者立刻跟上:“我龟兹亦是!丝路枢纽被马匪搅得商队锐减,国库都快空了,愿献良马千匹,请大唐驻军护路,天兵所需粮草,龟兹全包!”
西域使者们七嘴八舌,有的说“部族叛乱求镇抚”,有的道“商路不通求护行”,连之前一直观望的疏勒使者都捧着西域特产:“韦鸿胪,只要大唐驻军疏勒,葱岭以西的商队税,分大唐三成!”
韦挺刚安抚好西域使者,廊下又传来通报:“林邑、水陆真腊、堕和罗使者求见!”
东南亚的使者们穿着斑斓的绸缎,捧着象牙、香料上前。
林邑使者操着生硬的唐话:“韦鸿胪,南海海盗太凶,我家国的商船十艘有三艘被劫,求大唐派水师驻我港口,护海上商路!我王愿年年献象齿、玳瑁!”
水陆真腊使者各自补充道:“不仅海盗,内陆部族也常抢粮田,大唐天兵若来,真腊愿以稻米、胡椒抵军费,只求安稳种稻!”
更让韦挺意外的是,午后竟有通译匆匆来报:“大人,极北的骨利干、黠戛斯使者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韦挺赶到偏厅时,只见两个裹着貂裘的使者正捧着一块黑沉沉的铁疙瘩。
后来才知是极北特产的精铁,还有两张完整的白狐皮。
骨利干使者粗声粗气却难掩恭敬:“韦鸿胪,漠北的薛延陀残部总来劫掠,我们的牧地被占了大半!听说大唐天兵厉害,求大唐派军驻我王庭左近,我们愿献良马、貂皮,还帮天兵养战马!”
黠戛斯使者立刻附和:“我们黠戛斯与大唐同宗,更该互相帮衬!只要大唐驻军,葱岭以北的商路我们包管畅通,税利分大唐一半!”
黠戛斯为李陵后裔。
西汉名将李陵投降匈奴,背弃了国家。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情可原,汉武帝贸然诛杀李陵三族,确实伤透了李陵的心。
李陵归降匈奴后,匈奴单于将公主下嫁给他,几百年后李陵的后代成为了草原大族。
李陵被匈奴单于任命为右贤王后,被封在了坚昆一带,统领着这里的人民。
最后病逝在匈奴,一生再也没有回国。
到了唐朝时期,李陵的后代也成为了草原上的一支大族。演变成黠戛斯部落,是当时北方草原同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并存的草原大族。这时黠戛斯位于叶尼塞河上游,占据着水草丰沛的茂盛草原,拥有着强大的骑兵。
史书记载,伊吾之西,焉耆之北,有黠戛斯部落,即古之坚昆,唐初结骨也,后更号黠戛斯。
在李陵之后,唐朝之前,李陵的后代还曾建立过坚昆国。黠戛斯部落黑发黑瞳,显然与附近的金发碧眼的部族不同,属于欧亚混血。
唐朝建立后,尊奉李耳为始主,尊奉李广为先祖。而李陵的祖父就是李广,黠戛斯部落酋长是李陵的后代,因此与李唐宗室同出一脉。
唐朝建立后,黠戛斯使团听说了李唐王朝建立的消息,来到唐朝朝贡。
他们不远万里,穿越突厥人控制的区域,来到繁华的长安。
李世民接待了他们,听说了黠戛斯部落的起源,李世民非常高兴,宴请了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黠戛斯酋长请求归属唐朝,李世民大手一挥,表示了同意。
此后,唐朝在黠戛斯设立坚昆都督府,由燕然都护府管辖,李世民册封黠戛斯酋长担任了建昆都督。
唐朝和黠戛斯,结成了友好的关系,友好相处了一百多年时间。
在唐朝对突厥采取军事行动时,黠戛斯总是从背后袭扰突厥,给突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韦挺其实不想答应派兵去极北之地,毕竟太过苦寒不说,补给也是大问题。
但面对黠戛斯的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