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449章:开启万国殖民 (第1/3页)
东宫的秋日总带着几分温润,庭院里的梧桐叶被阳光染成金红,簌簌落在青砖地上,铺出一条碎金般的小径。
李承乾坐在书房的窗边,案上摊着各地送来的秋粮奏报,指尖捏着朱笔,却没急于落下。
太子妃苏玉儿正端着一碟新剥的莲子进来,鬓边别着一朵刚开的秋菊,笑意温软。
“殿下看了一上午奏疏,歇会儿吧。”苏玉儿将莲子碟放在案边,轻声说道。
“刚听内侍说,波斯使者又送了贡品来,有块鸽卵大的夜明珠,晚上能照亮整个偏殿呢。”
李承乾放下笔,捏了颗莲子放进嘴里,莲子的清甜冲淡了奏疏带来的沉郁:“这些外邦使者,总爱送些奇珍异宝。前几日天竺使者更有意思,说他们国里有种‘会唱歌的鸟’,羽毛比绸缎还亮,非要献给孤,结果路上就蔫了,逗得玉儿你直笑。”
苏玉儿被他说得莞尔:“殿下还说呢,上次吐蕃送的氆氇,颜色倒是鲜丽,可做出来的披风太重,哪有咱们大唐的蜀锦轻便。不过话说回来,他们送的青稞粉倒是不错,厨房用它做的糕饼,大家都爱吃。”
李承乾笑着摇头,目光落在窗外的梧桐树上:“外邦的东西,有用的少,好看的多。”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他拿起一本《西域风物志》,翻到画着骆驼商队的页面:“孤常想,这些万国使者带着珍宝来,咱们也该想想,能从他们那里换些什么真正有用的粮食、新种、技艺,这些才是能填百姓饭碗的东西,比夜明珠实在多了。”
苏玉儿正要答话,内侍文忠轻步进来,捧着一迭刚从门下省送来的奏疏:“殿下,这是门下省呈来奏疏。”
李承乾接过奏疏,随手翻看。大多是农桑司、汇通司的日常呈报,他一边看一边与苏玉儿闲聊。
翻过一本青色封皮的策论,封皮上“实务策论”四个字写得笔力遒劲,下面落款的名字却让他动作一顿。
“李义府?”
李承乾挑了挑眉,眼中闪过明显的惊讶,连声音都提高了几分。
他将奏疏拿起来,对着光仔细看了看,确认落款确实是“前晋王长史、著作佐郎李义府”,不由得笑了:“倒是稀客。”
苏玉儿凑过来看了一眼,也有些诧异:“是那位……四年前跟着晋王的李长史?臣妾记得他后来被贬为闲职,怎么会有奏疏递上来?”
李承乾翻开策论:“孤也没想到。”
开篇的标题,“以军威驭万国,固粮仓安大唐”。
这让李承乾嘴角的笑意渐渐敛去。
“门下省向来谨慎,能让他们把一个失意长史的奏疏递到孤这里,想必内容不一般。”
抬头时,见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轻颤,阳光透过叶隙在策论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极了四年前玄武门那场未散的余影。
那个在夺嫡之争中为李治草拟策论的李义府,那个被新政浪潮拍在岸边的失意者,如今竟送来一篇关于“万国输粮”的策论。
这倒让他生出几分好奇。
“玉儿,你说这李义府,四年里在长安做什么呢?”李承乾摩挲着策论的纸页,上面的墨迹带着淡淡的墨香,不像敷衍之作。
苏玉儿笑道:“倒是偶然听说过一些,前阵子有人在劝学馆见过他,跟着实务科的学子听算学课呢。”
“不像消沉的样子,或许是真琢磨出些实务学问了?”
李承乾点点头,不再闲聊,将注意力放回策论上。
开篇的“外邦粮产丰足,却需以军威迫其输粮”让他指尖微顿,眼中闪过一丝探究。
逐字逐句地读下去,从“火器镇慑诸国”到“粮赋监控其产”,从“军法惩逆”到“贸易诱从”,李义府的每一条主张都像一把锋利的凿子,敲打着传统中原王朝的“天下观”。
读到“西域诸部粮产丰足,可设军镇监之,迫其岁输百万石”时,李承乾忽然放下策论,起身走到窗前。
庭院里的梧桐叶正被风吹得旋转飘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