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8章:以万国而养大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448章:以万国而养大唐 (第1/3页)

    秋夜的风卷着西市的喧嚣穿过小巷,李义府坐在陋室的案前,无意识地敲打着那本磨卷了边的《农桑司实务纪要》。

    三天前,他在酒肆听稽查司的小吏闲聊朝堂议事,那些碎片般的议论此刻仍在耳边盘旋,像无数根针扎着他的思绪。

    “房相说要扩粮仓、疏漕运,可江南的粮运到关中,三成在路上就霉了,储得再多有什么用?”

    “长孙尚书提农技考核,可新式农具到了乡野,百姓不会用还是白搭,去年下发的《农桑要术》,我老家县令都当废纸垫桌脚。”

    “魏公要清查隐田,听着解气,可那些豪强哪个没后台?真要动起来,怕是朝堂先乱了。”

    “褚卿的耐旱豆是好,可试种要等三年,今年关中的粮价都涨了,等得起吗?”

    小吏们的闲言碎语,戳中了所有建议的软肋。

    李义府灌了口冷茶,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却压不住心头的烦躁。

    他铺开纸笔,把几位大臣的主张一条条列出来,又逐条划掉。

    房玄龄的储运是节流,解决不了开源的根本。

    长孙无忌的农技是慢功,救不了眼前的粮荒。

    魏征的抑兼并是险招,稍有不慎就会动摇新政根基。

    褚遂良的新种是远谋,远水解不了近渴。

    “都在田亩里打转,可田亩就这么多,天旱了、涝了,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李义府喃喃自语,将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案上摊开的《大唐舆图》,中原的州县密密麻麻标着“歉收”“粮价涨”,而西域、天竺的方向却一片空白,只淡淡写着“胡商往来”。

    这几天,他几乎没合眼。

    白天跑去劝学馆听讲,晚上蹲在西市的粮行外,看胡商的驼队把一袋袋青稞、稻米卸下来,转眼就被粮商高价收走。

    有次他忍不住拉住一个粟特商人问:“你们故乡的粮多吗?”

    商人笑着拍他的肩膀:“多!多得能喂骆驼,就是运到长安太贵,还要给沿途部族交钱。”

    “交钱……”李义府猛地站起身,在狭小的屋子里踱来踱去。

    他想起当年随晋王李治巡视边地,那些部族首领见了唐军就谄媚送礼,见了商队就拦路抢劫。

    想起百炼司的工匠说“新造的火炮能轰塌石墙”,边军将领私下说“有这东西,西域诸国不敢炸刺”。

    一个念头隐隐冒出来,却又模糊不清。

    他翻出压在箱底的《边军武备录》,那是他托旧部抄来的密册,上面记着“火炮射程三里,可破城防”“火铳百人齐射,可退千骑”。

    划过“西域诸国畏火器甚”几个字,他忽然停住脚步。

    为什么一定要跟外邦好好做买卖?为什么不能用更硬的手段让他们乖乖送粮?

    这个想法让他浑身一震,既兴奋又不安。

    他走到铜镜前,看着里面那个穿着洗发白襕衫的自己,眼眶深陷,鬓角甚至有了白发。

    四年的失意磨掉了他的浮躁,却磨出了更冷的锋芒。

    “温和的法子老臣们都想遍了,可太子要的是解决问题,不是体面。”

    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冷笑:“他们不敢想的,才是我的机会。”

    他重新铺开宣纸,笔尖悬在半空,手却在发抖。

    如果只谈通商,必定淹没在众臣的策论里;可要是提“用火炮逼粮”,会不会被斥为“穷兵黩武”?

    他想起太子推行新政时的果决。

    为了修水泥官道,敢发行“基建债券”。

    为了查贪腐,敢设“稽查司”直接查六部。

    这位太子从来不怕手段激进,只怕没有实效。

    “缺粮是死结,温和的解不开,就得用狠劲。”李义府咬了咬牙,将《边军武备录》与《西域商路图》并排铺开。

    月光下,图上的商路像一条条血管,而军镇的位置恰如心脏,火器就是让血液流向大唐的动力。

    他提笔写下“以军威驭万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