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6章:让子弹飞一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446章:让子弹飞一会 (第1/3页)

    东宫书房的烛火亮至深夜,李承乾指尖捏着朱笔,在江南道的《农桑考绩册》上批注。

    册页上“湖州新修水车百二十架,亩产增两成”的朱批还带着墨香,他抬头时,见内侍文忠引着李勣进来,便放下笔笑道:“英国公深夜到访,定是有要事?”

    李勣躬身行礼,将密疏双手奉上:“老臣参见太子殿下。侯君集勾结党羽,欲撺掇陛下复辟,此事已禀明陛下,特来向殿下禀报。”

    李承乾接过密疏,漫不经心地翻开,目光扫过“玄武门旧事”“复辟勤王”等字眼时,嘴角竟噙着一丝淡笑。

    烛火在他眼中跳跃,映出的不是惊讶,而是了然,这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

    “侯将军倒是……念旧。”李承乾放下密疏,指尖轻叩案面,案上堆迭的奏章大多是州县呈报的新政成效。

    陇右的水泥厂日产突破千石,安西的商税三月翻番,河南道的流民已尽数安置。

    这些墨迹未干的政绩,与密疏上的阴谋形成鲜明对比。

    李勣垂首道:“侯君集自恃定策之功,不满殿下重用实务能臣,早已心怀怨怼。此次勾结老臣不成,恐还有后招,殿下需早做防备。”

    他偷眼打量李承乾,见太子神色平静,心中越发笃定,太子对侯君集的异动,怕是早已知晓。

    “防备?”李承乾拿起一本《稽查司密报》,随手递给李勣:“英国公看看这个。”

    密报上详细记录着侯君集近半年的行踪。

    西市酗酒闹事、私会旧部、截留吏部任免文书……每一笔都标注着日期与证人,末尾还有稽查司校尉的签字。

    李勣越看越心惊,这些事竟都在太子的掌控之中。

    不由开口道:“殿下早已知晓?”

    李承乾淡笑道:“一个总在眼前晃悠的‘功臣’,若连他的小动作都看不清,这新政怕是也推行不下去了。”

    “侯君集跟着父皇夺过权,跟着孤也夺过权,他以为权力是走马灯,谁拳头硬谁就能坐上去。却忘了,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靠刀光剑影能说了算的。”

    李承乾余光扫过密报上“私会王伏胜,谋议复辟”的字样,语气轻得像在说一件寻常事:“他想要权,孤便给了他左金吾卫大将军、吏部尚书;他想挑事,孤便让稽查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的尾巴露得再长些。”

    李勣这才恍然大悟。太子哪是冷落侯君集,分明是在刻意放任。

    故意让他感受到权力被边缘化的焦虑,故意让他的怨怼发酵,故意让他的阴谋浮出水面。这般不动声色的布局,比直接打压更显高明。

    李勣下意识问道:“殿下是想.”

    李承乾打断他,语气陡然转沉:“父皇退居大安宫,天下需安稳。”

    “侯君集若安安分分,左金吾卫的俸禄能养他到老;可他偏要做乱臣贼子,那就怪不得孤了。”

    看向李勣,李承乾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英国公将密疏呈给父皇,又来告知孤,这份心意,孤记下了。”

    李勣躬身道:“老臣不敢居功,只求殿下安稳,大唐安稳。”他此刻彻底明白,太子对侯君集的处置早已胸有成竹,自己这趟禀报,既是表忠心,也是踏入了太子早已布好的局。

    李承乾重新拿起朱笔,目光落回江南道的考绩册上,仿佛刚才的密谋不过是插曲:“侯君集的事,孤知道了。”

    “英国公早些回去歇息吧。”

    李勣告退时,回头望了一眼书房。烛火下,李承乾正专注地批注奏章。

    那背影沉稳得像座山,让他忽然想起当年的李世民。

    却又比李世民多了几分不动声色的掌控力。

    “不是孤容不下功臣,是功臣容不下这盛世。”

    李承乾轻声呢喃。

    其实从最开始的时候,他就明白侯君集这人不能长久。

    起初是无奈,毕竟那时还没成气候,更何况早就跟贺兰楚石有所勾结。

    但现在则不同,原以为牢狱之灾会让其幡然醒悟。

    但终究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从性格缺陷到品性污点,从历史劣迹到现实能力的全面错位,这位曾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从一开始就注定与李承乾的新政朝堂格格不入。

    侯君集的性格底色里,藏着致命的“武夫式短视”。

    习惯了用刀光剑影解决问题,却从未学会朝堂博弈的沉稳与权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