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5章 李世民:朕不复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45章 李世民:朕不复辟 (第3/3页)

道:“父皇高兴就好,拨些匠人过去,别让工程拖沓了。”

    他明白,李世民的这份“弘法心”,亦是盛世的一部分,无需阻拦,自该成全。

    是夜。

    大安宫的夜来得早,烛火将李世民的身影投在屏风上,他正对着丹炉里的药火出神,案上摊着玄奘刚送来的《维摩诘经》,墨迹还带着淡淡的檀香。

    内侍张阿难进来禀报:“陛下,英国公李勣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李世民抬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让他进来吧。”

    李勣身着朝服,虽赋闲在家却依旧身姿挺拔,捧着密疏躬身行礼:“老臣参见陛下。”

    “免礼。”李世民指了指对面的蒲团:“深夜来见,定是有要紧事?”

    李勣将密疏呈上:“侯君集近日派人联络老臣,说想聊聊‘玄武门旧事’,撺掇老臣与他一同请陛下复辟,还说要以‘太子新政过激’为名号召勤王。老臣不敢隐瞒,特来禀报。”

    李世民接过密疏,划过“复辟”二字,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他缓缓读着,屏风上的身影随着烛火轻轻晃动,殿内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李勣垂首侍立,能听见陛下摩挲密疏的细微声响,那声响里藏着说不出的寒意。

    “侯君集……”李世民放下密疏,声音里带着几分嘲弄,几分叹息。

    “当年玄武门的刀光剑影,他倒是记得清楚。可他忘了,当年跟着朕杀李建成、李元吉,是为了终结兄弟相残的乱局。”

    “后来跟着太子逼宫,是他自己选的路。如今失了势,就想学狗掀门帘,凭着一点旧功就想搅乱天下?”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天边的残月,语气里满是失望:“朕还记得武德九年,他随着朕,眼里的光比刀还亮,说要‘为陛下扫清障碍’。”

    “那时候的侯君集,虽鲁莽却有血性,可现在呢?”

    “不过是个贪恋权位的庸人。”

    “太子不用他,不是薄情,是他真没那个本事。”

    “他连吏部的考核章程都看不懂,留着他何用?”

    李勣低声道:“陛下所言极是。侯君集只看见自己的委屈,却看不见太子新政下,江南税银月增三成,西域商路畅通无阻,百姓早忘了什么‘复辟’,只念太子的好。”

    李世民转过身,月光照在他鬓角的白发上,添了几分沧桑:“他更不懂朕。”

    “朕若想复辟,当年太子逼宫时,何必要退居大安宫?朕戎马一生,杀过兄弟,逼过父亲,难道还要再从儿子手里抢权,让大唐沦为天下笑柄?”

    “他以为朕稀罕那把龙椅?如今玄奘法师陪朕谈禅,丹炉里的药香比朝堂的火药味好闻得多。”

    说到这里,李世民眼中浮现一丝冷意。

    “朕当年说他‘勇冠三军’。现在看来,勇是有,却没脑子。他以为朕退居大安宫,就成了他手里的棋子?以为你李勣会跟他同流合污?真是蠢得无可救药。”

    李勣问道:“那此事……”

    “你做得对。”李世民打断他,将密疏折好递给李勣,“这东西你不用给朕,直接交给太子。告诉他,侯君集是他当年保下来的,如今也该由他处置。”

    “朕只有一句话,别让天下人说大唐容不下功臣。”

    李世民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毕竟……他也曾是跟朕走过玄武门的人。当年的情分,给他留个全尸吧。”

    这句话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仿佛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旧物。

    李勣躬身接过密疏,心中了然。

    陛下对侯君集的最后一点念旧,也随着这声叹息烟消云散了。

    “老臣遵旨。”

    李世民挥挥手,重新坐回案前,拿起《维摩诘经》,目光落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上,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去吧。让太子安心处置。”

    李勣离开后,李世民再次深深叹息。

    这声叹息里,有对旧臣堕落的惋惜,有对权力轮回的感慨,却唯独没有半分动摇。

    属于他的时代早已落幕,而侯君集的挣扎,不过是为这盛世添了一段不值一提的笔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