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3章:修路,侯君集的烦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43章:修路,侯君集的烦躁 (第2/3页)



    长孙无忌补充道:“府兵充任驿卒,既保驿站安防精锐,又让军籍俸禄有了新去处,府兵轮换时还能带回各地见闻,实为良策;以工代赈让流民有活干,还能减少叛乱隐患,此举一石三鸟。”

    魏征终于点头:“太子殿下既有周全安排,臣再无疑虑。只是仍需严令地方,不得强征、不得克扣,务必让百姓真正受益。”

    “魏卿所言极是。”李承乾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用朱笔沿着官道画了一条红线,从长安一直延伸到安西,“孤要让大唐的官道,像血脉一样遍布疆土。从长安到洛阳,朝发夕至。”

    “从扬州到广州,商船能沿官道运货;从河西到安西,火炮与粮草能五日抵达,这才是新政的骨架,能撑起真正的盛世。”

    他看向三位老臣,眼中闪烁着光芒:“房相掌资金调度,长孙卿掌人事考绩,魏卿掌督查民生,咱们君臣同心,让水泥铺就的通途,载着大唐往更远处去。”

    三位老臣齐齐躬身:“臣等遵太子殿下令!”

    ——

    长安朱雀大街东侧的左金吾卫大将军府邸,朱门铜环擦得锃亮,门前两尊石狮怒目圆睁,比寻常勋贵府邸更显气派。

    可府邸深处的书房里,却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烦躁。

    侯君集正将手中的玉如意狠狠砸在案几上,价值连城的摆件瞬间裂成两半,吓得侍立的仆役大气不敢出。

    “吏部尚书?左金吾卫大将军?”侯君集扯掉头上的紫金冠,发髻散乱如草,声音里满是咬牙切齿的嘲讽。

    “听起来倒是风光,可这朝廷大事,哪一件轮到我插嘴?”

    “太子殿下商议新政,找房玄龄算钱,找长孙无忌管人,找魏征挑错,偏偏把我这‘第一功臣’晾在一边!”

    他抓起案上的《基建总章程》,这是昨日早朝后从吏部抄来的,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官道整修的条陈,却连一个他的署名都没有。

    “当年太子未起势,若非是我,如何能有今日。”

    “现在倒好,新政推行了,功臣成了摆设!”

    仆役战战兢兢递上茶盏:“将军息怒,您如今掌管金吾卫与吏部,位高权重……”

    “位高权重?”侯君集一脚踹翻案几,茶盏摔得粉碎。

    “金吾卫管的是京城巡防,每天查的是小贩有没有占道经营!吏部倒管官员任免,可殿下的‘实务科进士’直接空降州县,我连插手的余地都没有!”

    “前日想保举个旧部当县令,督查司一句话‘考核不合格’就给打回来了。”

    “这吏部尚书,跟个盖章的小吏有何区别?”

    他烦躁地踱步,腰间的金鱼袋随着动作晃荡,那是三品以上官员的象征,可在他眼里却像个笑话。

    “前日路过东宫,听见房玄龄他们在偏殿议事,说什么水泥铺路、驿站扩建,热火朝天。”

    “我进去想插句话,殿下只淡淡一句‘侯将军管好金吾卫便可’,就把我打发出来了!”

    越说越气,侯君集索性披上皮袍,对仆役吼道:“备马!去西市!”

    西市的酒肆里,侯君集一杯接一杯地灌着烈酒,眼瞧着邻桌几个波斯商人正在用唐票结算,嘴里还夸赞“汇通司的票子比铜钱方便”。

    他猛地一拍桌子,吓得商人缩起脖子:“方便?若不是当年老子提着脑袋帮殿下稳住长安,你们这些胡商能安稳做生意?”

    金吾卫校尉闻讯赶来,想劝他回府,却被他一把推开:“慌什么!本将军是左金吾卫大将军,在长安地面上喝杯酒,谁敢多嘴?”

    说着,他瞥见街角稽查司的小吏正在盘查商贩,顿时火起,策马冲过去一脚踹翻税卡:“查什么查!本将军的人在此饮酒,税钱老子替他交了!”

    小吏认得他,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在酒肆里撒泼。

    侯君集看着周围人畏惧的眼神,心里却更添烦躁。

    回到府邸时,已是深夜。侯君集醉醺醺地看着墙上悬挂的“定策功臣”匾额,那是李承乾亲赐的,如今却像在嘲笑他的落寞。

    “第一功臣……”他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