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2章:吐蕃的野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442章:吐蕃的野望 (第1/3页)

    怛罗斯河的硝烟尚未散尽,唐军的战旗已插遍昭武九国的城头。

    康国的金顶王宫前,郭瑾正接过石国苏丹石拂延啜献上的王印,那枚雕刻着骆驼纹的金印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却再无往日的威严。

    自今日起,昭武九国的王族头衔,将永远成为历史。

    “传太子教令!”郭瑾展开李承乾亲授的诏书,声音透过传令兵传遍广场。

    “昭武九国历代附唐,却首鼠两端,私通大食引火烧身。今大唐天兵平定叛乱,为固边疆、安民生,即日起废九国旧制,统划为安西都护府下辖州县!”

    诏书宣读的瞬间,康国国王的脸色惨白如纸,他身后的贵族们窃窃私语,有人攥紧了拳头,却在唐军火炮的威慑下不敢妄动。

    广场外围,程知节带着骑铳手巡逻,甲胄上的血迹尚未擦干,火铳的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寒光,无声地警告着任何反抗的企图。

    处置旧贵族的行动在三日内雷霆展开。

    唐军按稽查司提前掌握的私通大食黑账,逐一上门收缴各国王印、符节。

    康国国王被摘去王冠时,还试图争辩:“我康国世代向大唐纳贡,为何废我王位?”

    郭瑾将黑账拍在他面前,上面清晰记录着他去年向阿拉伯输送铁器的交易:“纳贡是本分,通敌是叛逆。太子殿下有令,凡私通大食者,无论王族贵族,一律贬为庶民,家产充公!”

    安国的贵族们更惨。

    他们中不少人曾参与阿拉伯的伪册封,唐军直接将其押往长安问罪,沿途百姓拍手称快。

    这些贵族平日里强占良田、盘剥商队,早已民怨沸腾。

    石国因反复叛附罪加一等,王族男子被流放岭南修海鹘舰,女子编入县户部的纺织工坊,昔日富丽堂皇的王宫被改造成安西州县实务学堂。

    为彻底铲除旧势力根基,郭瑾下令“清查田亩,分户定税”。

    稽查司的小吏带着算学册子,丈量贵族的庄园,将土地按人口分给平民和佃户,旧贵族的特权文书被当众烧毁,浓烟滚滚中,有人哭嚎,有人咒骂,却挡不住新政的铁腕推进。

    程知节看着那些昔日作威作福的贵族如今扛着锄头下地,忍不住大笑:“早该如此!让他们也尝尝百姓的苦,才知道谁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废旧制的同时,新政的种子迅速在昭武九国落地生根。

    李承乾从长安派来的实务科进士接管州县事务,按县六部制度设立民部、兵部、商部等机构:民部管救灾、农桑,兵部管城防、户籍,商部管商路、税赋,每个部门的考绩都与农桑增产,商税增长挂钩,由安西都护府直接考核。

    第一个推行的新政是均田新册。

    在康国故地,县民部的小吏用三维单登记土地,给每户平民发了田契,上面注明垦荒三年免税。

    曾是贵族佃户的粟特人阿罗憾捧着田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祖祖辈辈租种贵族的地,如今终于有自己的田了!”

    他当天就带着家人开垦荒地,县民部还派来工匠教他用新式水车灌溉,预计秋收就能增产三成。

    商路治理更是立竿见影。

    汇通司在怛罗斯、康国设立分号,推行唐票结算,稽查司严查商路走私,昔日被贵族盘剥的波斯商人、粟特商队,如今只需按三维单报关纳税,就能畅通无阻。

    西市的阿拉伯商人也闻风而来,他们看着唐军火炮下的秩序,再不敢耍花样,乖乖在商部登记,用唐票购买蜀锦、瓷器。

    教育上,劝学馆取代了旧贵族的私塾,先生们教的不是波斯文或梵文,而是汉字、算学和《农桑要术》。

    石国的俚人孩子第一次走进学堂,看着黑板上的水车图样,眼里闪着好奇的光。

    县礼部的小吏说:“太子殿下有令,西域的孩子也要读书,懂实务,将来才能守好这疆土。”

    为防旧贵族复辟,唐军在各州要害处筑城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