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6章:以长孙皇后之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96章:以长孙皇后之名 (第3/3页)



    终归来说大唐皇室的信誉很高,这三熟稻还没开始播种呢,所有人都觉得必然成功,这也是大多数百姓的希望。

    真要是成功了,自家良田一家三熟,一年所得粮食,岂非是要翻三倍,那还愁什么吃喝。

    也是因为三熟稻种的事情,让如今原本开始上涨的米价,又继续下跌了。

    斗米三四钱,虽说是贞观写照,但其实只是一段时间的事情,米价也不可能一直这么便宜。

    现在的米价,已经涨到了十几钱。

    而这次随着邸报传三熟稻的关系,米价又快速下跌。

    粮商不敢囤积太多粮食,自然就要进行抛售,这一抛售,价格就下来了。

    整体来说,是利好大唐国库的。

    粮价下跌,对于灾区的百姓,就是好事。

    朝廷各地的官员,也能轻易施粥救灾,毕竟花费不大了。

    这些事情,让李世民的心情很复杂。

    “就为这稻种,百姓快把他捧成神农氏了!若此时拿他,岂不是坐实‘君德有亏’?”

    太子声名鹊起,李世民哪怕动手,也有些束手束脚的感受。

    “陛下,稻种之事,恰是破局之关键。”

    长孙无忌拾起邸报,目光灼灼。

    “太子欲借稻种收揽民心,陛下何不反其道而行?可下旨召太子入宫,言及‘三熟稻种乃国之重宝,当于先农坛祭祀告天,以祈丰年’。祭祀乃国之大典,太子身为储君,断无推辞之理。”

    长孙无忌是有想法的,终归现在已经在支持晋王的路上,这些消息也瞒不过太子。

    废太子也同样是长孙无忌的政治诉求,只是不能太过分了。

    毕竟政治斗争归斗争,但名声这块对于世家来说也很重要。

    他代表着关陇门阀,求的不是一代昌盛,而是传承有序,长久繁荣。

    看不得五姓七望,却也想成为五姓七望。

    “祭祀告天?”

    李世民沉吟道:“先农坛在长安城南,地势开阔,若设伏……”

    这个理由还是不错,但设伏兵的事情,就有些麻烦。

    太子肯定不会单身过来,带着兵马是难以避免的。

    况且对于李世民来说,要的不是杀死太子,而是废太子。

    再怎么说,承乾也是自己跟观音婢的长子啊。

    “不可!”

    长孙无忌立刻打断。

    “先农坛乃皇家祭祀圣地,若动刀兵,必损陛下圣德。”

    “臣之意,是借‘告天’之名,引太子入瓮,当场揭露其结党营私之罪,使其兵权名不正言不顺。”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当年陛下玄武门之变,亦是‘清君侧’为名。如今太子若有不臣之心,陛下以父、以君之尊处置,天经地义。”

    李世民踱步至窗边,望着太极宫巍峨的宫墙,想起武德九年那个血腥的清晨。

    他不想让承乾重蹈建成的覆辙,却又不得不防。

    “承乾多疑,仅凭祭祀之名,他必带护卫。右金吾卫在他手中,辽东精锐……”

    长孙无忌立刻接话:“可以‘护驾祭祀’为名,调禁军进驻先农坛周遭,名为护卫,实为监视。至于太子的护卫……可令其在坛外候着,以‘祭祀庄重,闲杂人等不得入内’为由,只许太子带少数亲随入坛。”

    李世民冷笑:“少数亲随,太子哪会愿意,朕看他届时恨不得把数万大军都给调来。”

    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就需要另外的由头了。”

    “陛下可同时下旨,令朝堂百官同往,名为‘共商稻种推广之策’。太子若见重臣皆在,或会以为陛下无意兵戎,放松警惕。再者……”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的面色有些挣扎起来。

    他其实不怎么想用这个最后借口,可是若不用这个借口,又怎么能去说服太子。

    关键是若说出来,还要得罪陛下。

    计策是好计策,就是陛下愿不愿意接受了。

    李世民眉头一皱:“说。”

    长孙无忌心中叹息,犹豫几分,还是说道:“陛下可以长孙皇后之名,令太子.”

    话还没说完,李世民厉喝一声:“放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