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3章:谁能活到最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93章:谁能活到最后 (第3/3页)

侧排出一列:“粮草者,兵之胆也。”

    “太子在辽东强征商户,名曰‘义捐’,实则与劫掠无异。那些被抄家的辽东士族,莫不是对太子心怀怨恨。”

    他又取出白子压在黑子上方:“太子在长安设五十四中郎将,看似收买人心,实则让五十四个人各怀心思。”

    李治盯着棋盘上交错的黑白子,忽然伸手握住李勣的手腕:“老师既有布局,为何不早告知治?”

    李勣抽回手,将一枚白子轻轻放在棋盘中央:“因为时机未到。”

    “当年诸葛亮北伐,总要先屯田练兵,等陇右麦熟才敢动兵。”

    “要让天下人看见,太子夺的不是你的官印,而是陛下亲封的军权。你那日从右金吾卫府狼狈迁出,长安城多少百姓目睹?如今街头巷尾都在说,太子容不得亲兄弟,连晋王这样仁厚的人都要赶尽杀绝。”

    他忽然冷笑一声:“仁厚之名,有时比千军万马更有用。”

    当年东征辽东,李勣是见识过太子的能力的。

    更加明白辽东情况。

    作为晋王的支持者,李勣看似默默无为,实则一直在暗中布局。

    毕竟很多时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倾向,诉求。

    如果太子上位,他李勣的权势,自然也会随之下沉。

    没有人愿意放弃权力富贵,人非圣贤,怎么没有欲望。

    况且如今晋王得长孙家支持,又有陛下默许,亦是最佳的继承人选,李勣自然要开始出力了。

    先前不参与,是因为局势不明朗,现在他帮晋王,同时也是在秉承对陛下的忠诚。

    李治猛然抬头,目光中终于有了一丝亮色:“老师是说舆论?”

    李勣指节叩了叩棋盘:“王莽篡汉时,天下儒生皆颂其德,可等他要收天下田亩为'王田',儒生们立刻转而拥戴刘秀。”

    “晋王莫要小看天下人,太子一直在维持局势,把争斗拘束在这长安城内,是以便是父子之争,皇家内斗,天下人没有入局的道理。”

    李治皱眉:“父皇为何不趁机出手?”

    李勣语气忽然低沉:“陛下若能狠下心,就不会有当今局势。”

    “玄武门之变,是陛下一生心结。他若对太子动手,天下人会如何说?'杀兄屠弟逼父的唐太宗,连亲儿子都容不得。”

    李治恍然大悟,手指不自觉攥紧了衣摆:“所以父皇才默许太子掌控右金吾卫,却又断其俸禄。”

    李勣赞许点头:“晋王聪慧。”

    “太子越张扬,越显得跋扈;右金吾卫越精锐,越显得朝廷无力。等到民心尽失,便是陛下收网之时。”

    李治忽然握住李勣的手:“治愿听老师教诲,该如何破局?”

    李勣看着眼前少年眼中重新燃起的火光,心中暗叹,到底是皇家血脉,虽一时受挫,却仍有争鼎之心。

    他屈指在棋盘上点了三点:“第一,结士族,非是五姓七望,而是更多豪族大家,收起钱财,以养兵马。”

    “其二,联魏王。”

    李治皱眉:“魏王恐怕如今只是看我笑话。”

    李勣拈起一枚黑子,轻轻放在白子大龙身侧:“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太子是鹬,魏王是蚌,你便是那渔翁。李泰若败,太子下一个要吞的便是你;你若败,李泰独木难支。唯有你二人联手,才能让这盘棋多些变数。”

    李治脸上有挣扎之色。

    他并不是很想走这一步,联合多次,兄弟之间,已然信任全失。

    李勣目光如刀:“当年勾践入吴为质,亲尝夫差粪便,最终却能复国灭吴。”

    “成大事者,当忍人所不能忍。你以为李泰真的想联你?他不过是怕太子灭了你之后,下一个便是他。这等脆弱的联盟,虽不可全信,却可借其势。待太子与魏王两败俱伤,你再以'仁孝'之名收拾残局,方是上策。”

    李治盯着棋盘,忽然伸手将中腹的白子大龙全部扫落:“治明白了。这盘棋,治不跟太子比谁的棋子多,只比谁能活到最后。”

    李勣抚掌而笑:“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