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右金吾卫之变 (第2/3页)
章程。”
李承乾吩咐下去。
杜荷躬身道:“是,殿下。”
对于怎么获得军队的效忠,这一点李承乾有着丰富经验。
早前就已经在辽东进行过实践,效果是相当之好。
讲武堂是一方面,但对于大量的士卒来说,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讲武堂的,那就只能是从其他方面进行了。
做法说起来也不复杂。
陆仝看到那些辽东将士,认为他们是太子用军功爵和土地喂出来的忠诚。
这样说也不算错,但并不全面。
很快,太子这边对于右金吾卫的整改章程下达。
毕竟右金吾卫有着完整的武官体系,还有自己的府兵,这些兵源主要来源于各地折冲府的府兵,通过“番上”制度轮流到京城服役。府兵需自备武器、粮食,农闲训练,战时出征。
而真正的中坚,则是各个中郎将。
实际来说,金吾卫还要负责太极宫、大明宫等宫殿的昼夜巡查,防范威胁,不过现在这个职权已经用不上了。
李世民也不可能让金吾卫再去拱卫太极宫。
所以管理长安城内的街道巡逻、门禁启闭就成了金吾卫的主要工作。
当年玄武门之变,就是李世民通过控制武候卫,掌握宫廷禁军,最终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奠定登基基础。
为了防止后人学他,李世民另外建立右监门大将军,从新划分宫廷内外的禁军体系。
而现在李承乾的整改,顿时让右金吾卫动荡不安。
毕竟来了三万六千辽东将士,右金吾卫这边的官职自然不够,本身右金吾卫常驻才一万多人。
相当于整个右金吾卫的中层军官,全部都要进行替换,这让原本隶属于右金吾卫的中层军官怎么甘心。
平康芳酒肆。
这个时辰已经打烊,烛火却在二楼雅间摇曳。
右金吾卫中郎将王承业捏着酒杯,指节因用力泛白。他对面坐着的是翊府果毅都尉李弘节,腰间横刀的穗子还沾着未干的酒渍。
“三千辽东兵昨天入了朱雀门。”王承业往地上啐了口酒,“咱们右金吾卫的牙旗都换成辽东狼头了!今早点卯,我麾下五个队正全换成了辽东口音的家伙,说什么‘太子殿下着意提拔新锐’
“放他娘的罗圈屁!”
左侧传来沉稳的声音:“承业兄稍安勿躁。”
说话者是兵曹参军陆明远,案头堆着几卷《卫禁律》竹简:“昨夜我查了典籍,贞观元年定例,金吾卫中郎将需从折冲府果毅都尉升任,需经兵部考课如今太子绕过铨选,直接以辽东私兵替换,于礼法不合。”
“礼法?”李弘节突然拍案而起,酒盏震得跳起:“当年陛下玄武门之变,不也坏了礼法?如今太子学他爹玩兵谏这套,咱们这些根正苗红的关中子弟,反倒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雅间角落传来一声叹息。骑曹参军张恪正拨弄着算盘,铜珠子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弘节啊,你我都是从陇右折冲府上来的,论资历哪比得过辽东那帮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太子要安插亲信,咱们能挡得住?”
李弘节转身逼近,横刀出鞘三寸:“张恪你这是要认怂?”
“当年你在陇右带的那支骑兵,可是拿过骁骑卫校阅第一的!如今要把位置让给一群只会砍人头的野人?”
张恪将算盘一推:“不是认怂,是认清现实。”
“太子手里握着辽东六万精锐,咱们右金吾卫满打满算才一万两千人,拿什么争?”
“就说如今万年县中的三万辽东兵,咱们就对付不了,且房相都出面了,这也代表了陛下的意思。”
“不合规矩,可这规矩,就是陛下定的啊。”
“再说了,陆将军亦是太子的人,咱们几个,能拉拢多少人,哪怕是联合起来,都不够太子砍的。”
王承业突然按住李弘节的刀柄,目光灼灼:“明远,你说礼法不合,可有解决之道?”
陆明远翻开竹简,指尖划过‘诸卫将军不得私置部曲’的条文:“唯有一条路,联名上疏陛下,陈明太子越权之实。当年长孙顺德私受府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