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3章:再来一次渭水之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3章:再来一次渭水之盟? (第2/3页)

游说的主要内容,就是暗中放突厥人入关。

    便是跟曾经的渭水之盟那样。

    五姓七望在长安城的势力不强大,可在山东地方,根基深厚。

    诸多地方将领,都是五姓七望的人。

    也许他们不能起兵造反,可一旦联合起来,做到某些事情,还是没有问题的。

    崔文心翻身下马,任由缰绳垂落:“长公子这是要大义灭亲?”

    崔盛玉喝道:“荒谬,当年陛下登基时,我等私底下联手突厥,确实逼得他在渭水结盟。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大唐国力强盛,岂是当年可比?”

    崔文心冷笑道:“国力强盛又如何,难道我们做不到开门。”

    “如今太子这般嚣张跋扈,可要有给我们活路?”

    “长公子倒是想去巴结太子,然太子可有半分搭理你的意思。”

    “等到太子登基,必然比之陛下对付我等要更加狠辣。”

    “你看那科举改制,分明就是针对我等而来。”

    崔盛玉略微沉默后道:“就算太子有此心,引突厥入关就能解决问题?当年渭水之盟,天可汗单人独骑退敌,靠的是胆识,不是引狼入室!”

    崔文心喝道:“长公子,还请看看这长安,长孙无忌已经倒向太子,房玄龄闭门谢客,连陛下都对太子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若不先发制人,就只能等着被连根拔起!”

    崔盛玉劝说道:““那也不能重蹈覆辙!当年渭水之盟后,五姓七望元气大伤,差点遭陛下借机铲除。”

    突厥入关,那是无差别劫掠,山东地区,五姓七望的地盘,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崔文心坚持道:“太子登基,会彻底断绝我等之未来。”

    崔盛玉道:“即便如此,你也不能拿全族的性命冒险!崔氏传承数百年,不能毁在你手里!”

    崔文心厉声道:“传承数百年?”

    ““若太子登基,崔氏连百年后的坟头草都长不出来!”

    崔盛玉摇头道:“那那也不能与突厥合作.这是叛国大罪。”

    崔文心沉声道:“若能保全崔氏,我甘愿背负千古骂名!”

    “乙毗咄陆可汗愿将嫡子送至山东为质,承诺事成后即刻退兵。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崔盛玉悲笑道:“你以为突厥人真会守信?乙毗咄陆可汗会在乎他儿子的性命?”

    “叔公.你可知道,当年渭水之盟后,多少人骂我们是国贼?”

    崔文心低声道:“我很清楚。”

    “但比起崔氏之未来,我宁愿再做一次国贼。”

    ——

    卯时三刻,龙首原上的大明宫已如煮沸的鼎镬。

    晨雾未散,三百辆满载金丝楠木的牛车便沿着新修的坡道蜿蜒而上,车轮碾过碎石路发出嘎吱声响,与赶车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交织成嘈杂的韵律。

    十余个精壮民夫赤着膀子,正合力拖拽合抱粗的木料,牛皮绳索勒进肩头,汗水顺着脊梁沟汇聚成流,浸透的短褐紧贴脊背,在晨雾中蒸腾起阵阵白雾。

    忽有人脚下打滑,木料轰然倾斜,引得周遭一片惊呼,众人急忙用木楔抵住,这才稳住阵脚。

    “殿下,洛阳运来的十万贯钱粮已入库!”

    杜荷疾步登上含元殿台基汇报。

    “不过漕运使发来急报,黄河水位下降,后续物资恐难按时抵达。”

    李承乾看向前方,那边传来叮叮当当的凿石声,百名石匠正持着錾子,在巨大的青石基座上雕刻螭龙纹,火星四溅。

    更远处,数百名瓦匠踩着竹制鹰架,正将新烧制的琉璃瓦一片片铺在飞檐上,琉璃瓦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芒,与匠人们的号子声相映成趣。

    “让陕州刺史征调民船,改走渭水。”

    李承乾吩咐道。

    汉王李元昌在旁边,看了眼杜荷,低声道:“如此大兴土木,陛下那边怕是要坐不住了。”

    “前些日子内侍张阿难过来问询,话里话外都在敲打。”

    李承乾呵呵一笑:“我在自己的宫城里修院子,关他太极宫何事?”

    赵节捧着工部的奏疏,额角沁出细汗。

    他身后,一队队挑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