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3章:李世民要求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23章:李世民要求和? (第3/3页)

  兵者,诡道也。

    自然就不存在真的给太子去服软了。

    果然,李世民听完后,脸色就好了许多。

    思索一会,目光缓缓转向长孙无忌。

    “长孙司徒,朕命你前往潼关,与太子谈判。”

    “你乃朕之心腹重臣,又是太子舅父,最为合适不过,此去定要探清太子虚实,察其有无和解之意。”

    “然你亦当知晓,朕断不会向逆子低头,若太子执迷不悟,你便速归,我等再做计较。”

    当李世民目光转来的那一刻,长孙无忌就懂得了。

    跟太子攀谈,他确实是最好的人选,也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不过长孙无忌心里有些发苦。

    长孙家在洛阳可不怎么好受,这次他又去,算是第三次了。

    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陛下这边,自然不可推脱,拱手朗声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使命。”

    李世民轻轻点头。

    继而看向殿内其他重臣,神色凝重,说道:“既已决意谈判,便需商定章程。长孙司徒此去,需携明确条件,方可有的放矢。诸位爱卿,对此有何高见?”

    褚遂良率先开口,躬身道:“陛下,依臣愚见,可允太子保留现有兵权,驻守洛阳。洛阳乃天下之中,富庶之地,太子若能就此罢兵,亦不失为一种妥协。如此,既能安抚太子,又可使其远离长安。”

    “而太子需要交出潼关,不得再行攻城之事。”

    房玄龄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拱手道:“陛下,褚大夫之策虽有考量,但太子野心勃勃,仅洛阳一地,恐难令其彻底放弃西进。”

    “臣以为,可将江南富庶之地划出数郡,封予太子。江南鱼米之乡,财赋丰厚,太子若能治理得当,亦能成就一番事业。”

    “承诺太子可在封地内组建一定规模之地方军,以保境安民之名,实则分散其当前集中之兵力。”

    “如今太子不仅佣兵洛阳,更是占据辽东,可将辽东分封太子,如此太子需要管辖更多地区,散其精力,再难有兴兵之举措。”

    到了这份上,再说打下洛阳,实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在没有解决火炮这个问题的情况下,只能是先行妥协。

    房玄龄看问题看得清晰,说到底,这还是陛下跟太子之间的矛盾,实则现在太子即便起兵,在民生这块,跟朝廷之间,却没有产生多大的冲突。

    房玄龄综理朝政,这一块看得最为清楚,哪怕是到了现在,洛阳周边的奏疏,驿站,太子那边都没有要截停的意思。

    换个角度去看,现在太子除了把控洛阳外,其余方面,几乎是没有动静,反而先前如果不是官员请辞,现在洛阳的官,还是朝廷封下的官。

    世家若没有联合起来,密谋对抗,太子那边也没有下手。

    对于朝廷来说,最好的状况,就是拖。

    拖到把火炮的问题解决了,后面就好办了。

    李世民听完后,有些沉默。

    他其实是听懂了房玄龄话里头的深意。

    只是这让他感觉到有些憋屈,说是计策,实则行的还是服软之事。

    不过话说回来,要真打起来,李世民心里也没谱。

    火炮这等事务,太过于陌生,谁也没想到这么厉害。

    长孙无忌微微颔首,补充道:“房公所言甚是。然太子既已兴兵至此,对权势极为看重。”

    “臣以为,可在朝堂之上,为太子设一特殊之位,如‘监国议政王’,位在诸王之上,享有参与朝廷核心决策之权。”

    “但此权力仅限议政,最终决策权仍归陛下。”

    “如此,既能满足太子对权势之渴望,又能将其置于朝堂规则之内,加以约束。”

    “且强调此举乃陛下念及父子之情与大唐社稷,为太子提供施展才华之所,若其执意进攻长安,不仅将陷百姓于水火,亦会令父子反目,成为千古罪人。”

    李世民听完,陷入沉思。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众人皆在等待陛下的决断。

    良久,李世民开口道:“长孙司徒,此去洛阳,传话太子,命其即刻退兵,交出潼关,朕对于他既往之事,暂且不究,恢复其太子位,分封辽东,将江南富庶之地划出数郡给他,可设监国议政王之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