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8章:让晋王去种棉花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88章:让晋王去种棉花吧 (第3/3页)

率,说道:“自姑娘来了之后,我们心里难免有些醋意。姑娘是正儿八经的世家贵女,又深得殿下信任,我们总觉得自己比不上你。”

    冯徽音看着两人,神情真挚:“二位公主,可千万别这么想。殿下对我们一视同仁,并无差别。我们都是为了大唐的繁荣,为了殿下的大业而努力,又何必相互猜忌呢?”

    金胜曼跟狄奥多西对视一眼,明白了冯徽音的想法,心里放松下来。

    ——

    次日,东宫书房之内,暖阳透过雕花窗棂,于地面倾洒下一片金黄。李承乾正襟危坐于案前,手中捧着一份纺织厂近况的卷宗,眉头微蹙,似在凝思。

    这时,内侍文忠立于门口,轻声通禀:“殿下,晋王殿下已至。”

    李承乾放下手中卷宗,抬眸说道:“快请进来。”

    晋王李治迈着沉稳的步伐步入书房,见了李承乾,当即恭敬行礼:“臣弟拜见大兄。”

    李承乾起身,面上浮现温和笑意,上前扶起李治:“稚奴,不必多礼。许久未见,你可安好?”

    李治微笑回应:“多谢大兄挂怀,臣弟一切安好。听闻大兄召见,臣弟心中颇为期待,不知大兄唤臣弟前来所为何事?”

    李承乾示意李治落座,自己亦重新坐定,微微一叹道:“稚奴,你亦知晓,如今纺织厂之发展,关乎大唐百姓之冷暖,以及军队之军备。这几日我一直留意纺织厂事务,发觉一个棘手难题。”

    李治微微前倾,面露关切之色:“大兄请讲,不知是何难题?”

    经过这么些天,李治也清楚,想要在长安开设纺织厂的目的,怕是要落空了。

    太子这边,根本不是这么容易就会答应的。

    这也很无奈,毕竟父皇前车之鉴。

    当年玄武门,可是弑兄杀弟的。

    李承乾道:“现今纺织厂之棉花产量着实太低,就目下产量而言,根本难以支撑开设更多纺织厂。此对于我等欲使棉衣普及大唐之宏愿,实乃不小之阻碍。”

    李治颔首,若有所思道:“大兄所言极是。臣弟这些时日亦在各处查探棉花种植情形,发觉种植棉花之农户甚少,且种植之法亦有待改进。”

    李承乾点点头:“稚奴能留意到这些,实为难能可贵。故而,我今日唤你来,是欲让你担起一项重任。”

    李治即刻起身,郑重道:“大兄但有吩咐,臣弟定当竭尽全力。”

    李承乾注视着李治,认真说道:“我望你能携带更多棉花种子,前往大唐各地,大力推广棉花之种植。让更多百姓知晓棉花之益处,学会如何种植棉花。唯有棉花产量得以提升,我等方能开设更多纺织厂,制出更多棉衣。”

    李治微微皱眉,思忖片刻后道:“大兄,此事虽意义重大,然施行起来恐困难重重。百姓对棉花尚不甚了解,或许会对种植棉花心存疑虑。况且,不同地域之土壤、气候条件各异,种植之法或许亦需因地制宜。”

    李承乾表示认同:“稚奴所言不无道理。所以,我会安排一些熟稔棉花种植之农户与工匠随你一同前往。他们可在当地向百姓传授种植之法,解百姓之疑惑。”

    “此外,对于愿意尝试种植棉花之百姓,我等可给予一定之补贴与优惠之策,以激励他们踊跃参与。”

    李治眼中一亮,说道:“大兄此计甚妙。如此一来,百姓之顾虑当可减少许多。臣弟定当殚精竭虑,不负大兄之厚望。”

    能推广棉花种植,在李治看来,也是不错的。

    况且他也清楚,现在确实不适合在长安开设纺织厂,这些天的探查,棉花的产量太少,开了纺织厂也没有棉花来。

    李承乾拍了拍李治之肩,语重心长道:“稚奴,此事干系重大,不仅关乎大唐百姓之福祉,亦关乎我大唐之未来。你此去务必多加小心,若遇问题,随时派人回洛阳向我禀报。”

    李治回道:“臣弟明白。臣弟会尽快备好行装,挑选合适之人手,尽早启程。”

    李承乾又从案上拿起一份文书,递与李治:“此乃我令人整理之关于棉花种植之注意事项与技术要点,你带在身旁,闲暇时可翻阅。到了地方,亦可让那些农户与工匠依照上面之方法指导百姓。”

    李治接过文书,仔细翻看数页,赞叹道:“大兄考虑如此周全,臣弟实在钦佩。有了这份文书,臣弟此去便更有把握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