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0章 李世民:还是太子继承皇位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60章 李世民:还是太子继承皇位好 (第3/3页)

殿下年轻气盛,历练一番,往后定能明白陛下的苦心。”

    “当下之急,或许是寻个折中的法子,既让太子知晓陛下的底线,又不至于伤了太子殿下的颜面。”

    李世民微微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认同:“你说得有理,可这折中的法子,谈何容易寻得。朕也想着与太子促膝长谈,只是朕怕一谈,就谈崩了,父子俩陷入那僵局,往后更难收场。”

    言语间,尽显一位帝王的无奈,即便坐拥万里江山,可面对亲子间的隔阂,竟也有无能为力之感。

    张阿难看着李世民这般苦恼,心里也不是滋味,思索片刻后,清了清嗓子,轻声说道:“陛下,老奴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世民有些疲惫地抬了抬眼皮,有气无力地说道:“但说无妨。”

    张阿难咽了咽口水,缓缓说道:“陛下不妨先差遣一位德高望重、与太子亲近之人前去辽东,打着慰问的旗号,悄悄探探太子的口风,也把陛下的顾虑委婉转达。”

    “此人既能让太子放下戒心,又能如实回禀太子的心思,陛下也好据此拿捏后续的分寸。”

    张阿难心里跟明镜似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陛下一直深陷自我纠结的泥沼,可他看得清楚,说到底还是父子之间那些日积月累的误会矛盾。

    陛下压根就没有过废太子的念头,可太子却因为陛下平日里偏爱魏王,成天提心吊胆,甚至偷偷准备谋反事宜。

    多亏太子如今不在长安,手握重兵,陛下才能有时间冷静下来,想通了这其中的关键。

    要是太子还在长安,陛下一怒之下彻查,最后证据确凿,怕是不想废太子都不行了。

    眼下来看,关键就在于怎么化解父子之间的情分跟误会,这时候直接面对面交锋,肯定不行,加个中间人,说不定能有意外之喜,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节骨眼上。

    李世民轻轻摩挲着手指,微微颔首,眼神里有了一丝思索的光亮:“你这主意倒也可行,只是这人选……”

    说着,脑海中像过电影一般,迅速闪过朝中诸臣的面容,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面露踌躇之色。

    张阿难既然开了这个口,心里自然早有了合适的人选。

    遍观朝廷百官,能担此重任的,也就两人。

    稍作停顿,便赶紧推荐道:“陛下,老奴觉得长孙司徒颇为合适。他身为国舅,与太子亲缘深厚,血浓于水的亲情摆在那儿,太子殿下定会多几分亲近。”

    “再者,长孙司徒又是朝中举足轻重的重臣,说出的话极有分量。以往在诸多事上,长孙司徒也能巧妙地在陛下与太子之间周旋调和,有他出面,太子想必会认真对待。”

    李世民眼神一亮,好似黑暗中看到了曙光,可转瞬又黯淡下去,满是担忧地说:“无忌确是合适人选,只是他如今也深陷朝局纷争,各方势力都跟饿狼似的,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朕怕此事被旁人曲解利用,再生出什么意想不到的枝节。”

    魏王:父皇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得了吧。

    李世民都不用多想,现在这局势,想要魏王不从中作梗,又怎么可能。

    只是这手心手背,全都是肉啊。

    张阿难赶忙补充道:“陛下所虑极是,那不妨叮嘱长孙司徒,此行务必低调隐秘些,对外只宣称是例行巡查辽东军务。”

    “等见到太子,再找个机密安静的地方详谈,如此一来,既能避开众人耳目,也可达成目的。”

    李世民沉思片刻,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咬了咬牙,终是下定决心:“就依你所言。”

    对于长孙无忌,李世民还是有些期待的。

    说到底,现在消除父子之间的间隙,不管是对于李世民自己,还是对于整个大唐未来的发展,都是最好的事情。

    太子的能力有目共睹,单单是遗留的造纸,锻铁,煤炭,水泥等事务,都让大唐国力又上一层楼。

    即便太子有些‘胡闹’,李世民却越发肯定了太子来继承大统的想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