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假如老朱生活在后世,法兰西局势有变【求追订】 (第2/3页)
而非真能预知以后的事。
两人闲聊间,已在大桥上等了会儿,见怪雾迟迟不现,朱元璋估计这回是见不着了。
他望着桥下涛涛江水,一时思绪有点发散,问:“刘宽,你说咱若是生在后世,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后世?”刘宽微微讶异,“太上陛下可指的是臣之前所生活的时代?”
“不错。”
刘宽略微沉吟道,“那要看陛下是怎样的出身,又具体出生于哪个时代了。”
“臣来大明时,后世新朝虽然才建国七十多年,但却经历了好几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色,甚至有与之前迥然不同的。”
“基本上,可以说隔上十年,世界便与之前不同,说一声日新月异都不为过。”
朱元璋没想到他随口一问,竟然引出这么个问题,他想了想,问:“咱若是与你是同龄人呢?”
刘宽笑道:“臣在后世被称作九零后,也即是1990年以后出生之人。”
“我们这代人,如果出生在农村,小时候虽不至于挨饿,但小时候想吃顿肉或者别的好的也不是那么容易。”
“具体是三两天吃顿肉,还是七天吃一顿,又或者十天半月吃一顿,就得看各家情况了。”
听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酸道:“就算十天半月能吃一顿肉,也不能叫不容易吧?”
刘宽笑道,“太上可知臣来大明前什么生活水平?想吃肉的话,就算顿顿吃都可以,至多是能存下的工资少些罢了。”
“至于鸡蛋、牛奶、水果这些,想每天吃也不成问题。甚至每月可以买两件新衣服、新鞋子。”
“臣当时在后世只算普通打工人,如果不讲究吃、穿的品质,只讲究是否拥有,确实很容易满足。”
“因为国家处于太平盛世,又科技发达,让这些基础生活物资变得很容易得到。”
朱元璋点点头,算是接受了刘宽所讲的,接着问:“那如果出生在城市呢?”
刘宽道,“农村的还没说完呢——对于大多数九零后的农村孩子来讲,一般而言父母都是常年在外打工,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而作为农村娃,想要出人头地,当时最主要的渠道就是上学,考到大城市去上好大学,最终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如果运气好,积蓄多年,也许能在家里人的帮助下,在工作的城市买一套房,以后的生活就比较稳定了。”
“太上陛下天资聪颖,学习能力很强,执行力则更强。因此,即便出身为后世90后的农村娃,估计也能考个不错的大学,进而在大城市安家落户。”
“甚至,在上大学或者工作期间,抓住什么机遇,自己创业成功,成为大老板也说不定。”
“大老板?”明朝此时也有老板的说法,但只存在于某些地方方言中,故而朱元璋不知此词具体含义。
刘宽解释道:“就是大商贾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